【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巴Mahā-parinibbāna-suttanta)(1)
(一)三卷︰东晋‧法显译。收在《大正藏》第一册。又名《方等泥洹经》《方等般泥洹经》。异译本有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失译《般泥洹经》二卷,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长阿含》第二经〈游行经〉三卷,巴利《长部》第十六经〈大般涅槃经〉。此外,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中亦有与本经相当之记载。全经旨在叙述世尊入灭前后之种种事迹。本经系四部四阿含中篇幅最长者,亦为了解释迦牟尼佛入灭史实的绝佳史料。
就经典的全体结构言,本经大异于诸异译本。即本经系由佛在毗舍离城为阿难说法展开叙述,其他诸本则兼述从王舍城至毗舍离之间的若干事件。不过,诸本之中,以巴利本与本经最为相近。
(二)南传巴利圣典︰《长部》第十六经。全经对于佛陀入灭前后的历史事件,诸如发病、最后之说法、入灭、荼毗及分舍利等事所载颇详。构成本经的主要骨干有二︰(1)佛陀入灭,(2)不论佛或存或没,皆应以法为教团之中心。又,本经具有二种特色︰(1)所述佛陀为人间之觉者,(2)所揭偈文,皆为印度之古雅文言。依此可知本经所存佛传资料,较接近史实,堪称佛传文学之最古者。经中所载跋祇与摩揭陀之争、种族国城之七不退法等,皆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印度社会。
本经有中译、日译、英译及德译。中译本由江炼百于1944年据日译本译出,收在《佛教大藏经》第八十五册、《大藏经补编》第六册。另有巴宙所译之单行本。日译本有中村元及平等通昭所译的两种译本,前者由岩波文库刊行;后者收在日译《南传大藏经》第七卷。英译本系戴维斯(T. W. Rhys Davids)所译,德译本则由弗郎克(O. Franke)译出。此外,汉译异译本有《长阿含》〈游行经〉、《佛般泥洹经》《般泥洹经》《大般涅槃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