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衍历


  唐代的历法。唐僧一行所造。开元九年(721),玄宗因向来所用的《麟德历》(李淳风撰)渐为人所忽用,且其历法中日蚀之推测亦有谬误,于是诏令一行撰新历。一行南至交州,北到铁勒,惶各地纬度,又运用各种仪器测定各地日蚀的时间,作成《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后,玄宗又诏令张说及陈玄景编订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等。
  此历法包括平朔望及平气,七十二候,太阳和月球每天的位置与运动,每天所见的星象及昼夜时刻,日蚀、月蚀与五大行星的位置。后代历法家皆采用此种格式编历。《大衍历》之名,系依据《周易》系辞的“大衍之数”一语而来。开元十七年(729)开始施行,共施行二十九年,后改用郭献之的《五纪历》。此一历法,对太阳、太阴之不等运动,及日月蚀推算法都有相当进步的见解,但一行用《周易》系辞中的数字来附会其历法,使《大衍历》的数据和议论趋于神秘,此实为其瑕疵。
  日本在天平宝字七年(763)亦采用此《大衍历》。一直到齐衡三年(856)始改用郭献之的《五纪历》,共施行九十四年。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三十四〈律历志〉;《新唐书》卷二十七〈历志〉;《通志略》卷二十;《佛祖统纪》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