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觉寺(1)
(一)北京晹台山古刹︰创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以该处有清泉注入龙潭,故初名清水院;金代改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改名大觉寺。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加以增修扩建。
全寺依山而建,采坐西朝东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弥勒殿、钟鼓楼与大悲坛等堂舍。其中,大雄宝殿为五开间建筑,歇山式蓝琉璃瓦顶,造形古朴。无量寿佛殿内的观音壁画及铜制观音像为明代作品。大悲坛的北方有一辽碑“晹台山清水院创建藏经记”,记述此寺建筑的历史,为寺内现存最古的文物,碑身已有裂痕。此外,又有清高宗为迦陵禅师所建的瘗骨舍利塔。
(二)位于浙江天目山莲华峰︰全名天目山大觉正等禅寺。系临济宗杨岐派僧高峰原妙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所创建。其后,大觉祖雍、永泰相继来住。元末遭兵火而毁,明‧洪武十年(1377),隆潜重建。永乐元年(1403),遭洪水冲毁。弘治七年(1494),知府梁万钟恢复旧址,并重建大殿、禅堂等。万历四十二年(1614),获赐道经一藏。
(三)位于广东乳源县云门山︰原名光泰禅寺,又称云门寺。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云门宗初祖文偃曾居此寺,大弘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