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阿弥陀经


  (一)二卷。宋‧王日休校辑,成书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是合糅比对《无量寿经》四种异译(支谶《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康僧铠《无量寿经》、支谦《阿弥陀过度人道经》、法贤《无量寿庄严经》)的校辑本。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
  上列四译大旨虽同,但内容颇有差异,或繁冗,或简略,或有失本意,因此校辑者祷求观音菩萨冥助而对校四译,去其所劣、取其所优,以彰显本旨,并依事类归纳为五十六分,以便利读者研习、读诵,俾能广泛流传、普度众生。由于本经以《无量寿经》为基础,而参照其余三译,故经文对《平等觉经》等所说的弥陀涅槃之事全然未提。又,本经卷首附有自序、礼祝仪式,卷末附有法起之跋。
  (二)二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为《无量寿经》的异译本,依丽本卷首所载,详名当作《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但丽本卷末及宋、元、明三本之首尾皆题名《阿弥陀经》。为简别于鸠摩罗什所译的《阿弥陀经》,故古来称本经为《大阿弥陀经》。本经唯说二十四愿,其成立年代当早于说四十八愿的《无量寿经》,而与同称“二十四愿经”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相比,后者较具条理,依此推断,本经当为《无量寿经》诸译中最早译出者。
  [参考资料] 静谷正雄《初期大乘佛教の成立过程》第三章;赤沼智善《佛教经典史论》〈大乘经典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