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雁塔
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的慈恩寺(又名无漏寺)内。初名慈恩寺塔。寺宇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乃太子李治为其母追荐冥福而建,故名。此塔则造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系为存放玄奘自印度□回的经典而建。初建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长安年间(702~705),纯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七层;大历年间(766~779)扩建为十层,后经战火破坏,今仅存七层,气势雄伟,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
至于雁塔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雁鸟舍身供僧,僧感而筑灵塔,乃有此称;或说以其塔基呈横矩形,总体观之,塔身如雁颈向上延伸,塔基如两翼舒展,故称雁塔。或谓与佛经故事中释迦化身为鸽有关,盖鸽与雁同为鸟类,而唐代习尚以雁为鸟中之佳者,凡言鸟多以雁代之,故本塔以雁命名。至于称“大雁塔”,乃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区别所致。此外,依《大唐西域记》卷九所载,中印度摩揭陀国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峰的伽蓝前有窣堵波,称之为“□娑”(haṃsa,雁);大雁塔可能系模仿该塔而成。
塔呈方形锥状,仿西域形式建成,塔身高约六十四公尺;塔内有楼梯盘旋至塔顶。四面塔门的门楣上均刻有建筑图案与菩萨像,极为精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塔之底层南门两侧的佛龛上,嵌有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及唐高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的碑文,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写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