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天界寺(1)
位在江宁府(江苏省)金陵(南京)南方聚宝门外二里的凤山上。旧名龙翔集庆寺,又称大龙翔。
元文宗于天历元年(1328),舍金陵城中大市桥北的潜宫为寺,翌年请杭州中天竺寺笑隐大欣为开山一世。至正九年(1349),孚中怀信来住,兴隆寺门。十七年,觉源慧昙住锡时,奉敕将寺名改为大天界寺。二十七年,受赐“天界第一禅林”的寺额。翌年,即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三月,在寺中建立善世院,令慧昙住持并管理天下释教。同时将寺名改称为天界善世禅寺,将此寺升格为五山之上。日本的龟山法皇所建立的南禅寺,后来被列为五山之上,即是依循此例。
洪武二年,具庵如玘奉旨住在此寺,寺名改为天下善世禅寺或善世法门。洪武十五年,改为善世院。翌年在寺内置僧录司,如玘为左善世,竺隐弘道为右善世。二十一年全寺毁于祝融,因此将寺域迁移至现址。二十三年重建,寺名天界善世禅院。洪武三十年鹫峰道成入山,崇祯年中(1628~1644)无异元来、觉浪道盛相继住山,弘扬宗风。此寺虽曾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一时荒废,但后来又被重修。
[参考资料] 《金陵梵刹志》卷十六;《大明一统志》卷六;《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