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天龙寺(2)


  日本临济宗天龙寺派大本山。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嵯峨町。山号龟灵山。系历应二年(1339)为追悼后醍醐天皇,足利尊氏奉敕于龟山离宫所建,以梦窗疏石为开山,初称龟灵山历应资圣禅寺,翌年改赐天龙资圣禅寺。为建此寺,足利尊氏依梦窗所劝,派遣天龙寺船,再开中断已久的中日贸易,而将贸易所得作为建设伽蓝的费用。此贸易船促进了中日之间的贸易,历经元、明两代,成为足利幕府的重要财源。
  本寺费时六年始完成,塔头子院计有一五0座,规模甚大。曾被列为京都五山的第一位,繁荣一时。全盛时期(自创建后至室町时代间)亦曾为五山文学的中心。本寺自创建以来之六四0年间,屡遭火灾或兵火烧毁,前后计有八回,古建筑物殆已不存。今寺内现存有法堂、大方丈、库里、僧堂、选佛场、多宝殿、祥云阁、山门等,多为明治以后由滴水宜牧、峨山昌祯等人相继再兴者。
  多宝殿在寺境中央,建于昭和九年(1934),殿内安奉后醍醐天皇尊像。其右有法堂,堂内安置释迦、文殊、普贤三尊,天井的云龙乃明治的名家铃木松年的杰作。选佛堂在法堂之西,号云居庵,是参禅办道之处,内安文殊菩萨像。方丈室在本堂后方,明治三十二年(1899)再建,为天龙寺最大的建筑,中央之室奉祀藤原时代的释迦如来木像。
  本寺寺境与岚山相对,以景色幽美著称,有所谓“天龙寺十境”,据传是梦窗所定。十境,即普明阁、绝唱溪、灵疵庙、曹源池、拈华岭、渡月桥、三级岩、万松洞、龙门亭、龟顶塔等十胜。其中曹源池位在方丈前的庭园内,此曹源池庭园相传是爱好林泉的疏石所作,系融合大和绘风的传统文化与宋元画风的禅文化而成,乃巧取岚山、龟山之景,假山配以水石的借景式庭园,相当有名。此种庭园,后世称为嵯峨流,与四条流并称。
  [参考资料] 《天龙寺》(天龙寺编,1978,东洋文化社);《天龙寺供养记》;《天龙寺造营记录》;《天龙杂志》;《天龙寺纪年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