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h、Aurabinda、Arabind Ghose ;1872~1950)


  印度近代思想家、宗教改革家。生于加尔各答。七岁赴英求学,189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返国后从事教育,公余之暇,发表诗作及政治方面的文章,并学习印度古典文献,实修瑜伽。西元1906年因任加尔各答国民专门学校校长,参与《Bande Mātaram报》,而逐渐倾向国粹党。后来辞退教职,投入反英运动,因而身系囹圄一年。
  其后,退出政治活动,于1910年隐居南印度,建“修道场”,致力于思索与著述。氏对西欧文明与思想颇加批判,对印度教则戮力宣扬,并注重实践性的瑜伽行。主要著作有︰《The Life Divine》《The Synthesis ofyoga》等。
  ◎附︰黄心川《印度近现代哲学》第七章(摘录)
  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不二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它是在印度传统吠檀多唯心主义基础上,摄取了十九世纪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思想等建立起来的。他把东西方各种互相对立、矛盾的思想囊括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其目的是要调和科学与宗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科学为宗教服务,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妥协,但是我们在他的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的说教中也可以看到某些合理的符合科学的思想。奥罗宾多的社会政治观点有着革命的、进步的一面,而且这个方面是主要的。但也有着历史局限的一面。他的反帝爱国的思想曾经鼓舞过人民群众,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中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他没有把这种思想坚持到最后。奥罗宾多世界观中的矛盾,不单是他个人所具有的,而是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条件、历史传统等等的反映。
  [参考资料] 李志夫《印度当代哲学》第四章;Basant Kumar Lal着‧朱明忠(等)译《印度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