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如是我闻(梵evaṁ mayā srutam,巴evam mesutam,藏Ḥdi skad bdag gis thos pa)
每部佛经经文之初所常用的语句。又译“闻如是”、“我闻如是”。依传统的说法︰佛灭后不久,有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其时阿难于会众前诵出经文。而在诵出经文之前,先言“如是我闻”,以表示此下所诵乃直接从佛陀处所亲闻。
所谓“如是”,指经中所述之内容,“我闻”意为阿难自佛处闻得。又,“如是”也是信顺之辞。信则如是,不信则不如是。因此“如是”意为信赖所闻之法,“我闻”则指能持之人。此即以“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故“如是我闻”乃欲令人信受此经说之语。
对于“如是我闻”一语,经论中屡有述及。其中对于为何置如是语于经首?《大智度论》卷一认为,佛教以信为第一,信佛法则能入佛教,理解佛法,得受佛法之功德利益;而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故为先使信受经言,乃于经首置如是语。至于其意义,《大智度论》卷二认为佛教徒应依止经典中的法,法并非仅指佛所说者,除佛陀所说者外,也有由佛弟子、仙人、诸天及化人等所说的法。为令信顺此等为正法,并使佛灭度后,法永远不失,永远正确地传于后世,故释尊对阿难言,须于经典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
此外,《佛地经论》卷一谓(大正26‧291c)︰“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并认为其中“如是”之义,可以譬喻、教诲、问答、许可四义解释,又举其他种种异说,最后总结云(大正26‧292a)︰
“应知说此如是我闻,意避增减异分过失。谓如是法我从佛闻,非他展转显示。闻者有所堪能,诸有所闻皆离增减异分过失,非如愚夫无所堪能,诸有所闻或不能离增减异分。结集法时,传佛教者依如来教初说此言,为令众生恭敬信受,言如是法我从佛闻,文义决定无所增减。是故闻者应正闻已,如理思惟,当勤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