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妙音(梵Ghoṣa、Ghoṣaka,巴Ghosa,藏Dbyaṅs-sgrogs)


  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一。又作巨沙、瞿沙、惧沙。为睹货逻国(Tukhāra)人。曾应阇提(Jāti)长者的礼请,与世友同受长期供养。相传师为兼通医学及方术的大德,《大庄严经论》曾有彼治疗王子眼疾的传说。该书卷八云(大正4‧297c)︰“汉地王子,眼中生膜。(中略)时竺叉尸罗国(中略)有一比丘,名曰瞿沙,唯彼能治。”
  关于其生存年代,一如上述,谓与世友同时。然从《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五、卷五十一中,妙音尝提及提婆设摩《识身论》与世友《品类论》,可知其时代当迟于世友。此外,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萨婆多部记〉所载,妙音亦较迟于世友,而与胁比丘及马鸣的时代相近。准此可知,妙音的时代当在西元一、二世纪间。
  又,妙音为研究《发智论》的权威学者,主张以自性、对治寻求见趣。并谓缘性为实有,且约相待的意义明三世实有。其论义虽与迦湿弥罗的毗婆沙师大异其趣,然仍受到阿毗达磨论者的重视。此外,其见解与众世论师僧伽筏苏(Saṁghavasu)颇多类似。如对于二十二根的解说,妙音以为胜义根唯八︰眼、耳、鼻、舌、身、意、女、命根,众世则以为胜义根有六︰眼、耳、鼻、舌、身、命根;二者皆着重有情(异熟报体),均唯属无记性。
  又,汉译《甘露味阿毗昙论》,末署“得道圣人瞿沙造”。然书中所说与《大毗婆沙论》的妙音说并不一致。此当系《大毗婆沙论》编集以后的作品,系另一妙音所作。
  [参考资料]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