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始觉
《大乘起信论》描述众生在修行过程中之觉悟现象的用语。此词与“本觉”、“不觉”二词在义理上是相关连的。“本觉”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自无始以来,此觉性即为无明妄桢珨棯苤A犹如能照物之镜,为尘垢所覆盖而使镜面之照物功能暂失,此谓之“不觉”。若经过不断的修持,祛除无始以来之迷昧无知,将觉性陆续显露,此犹如将障覆镜面之尘垢陆续清除,则能逐渐显出其照物之功能。此即为“始觉”。
◎附︰《大乘起信论》(摘录)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参考资料]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三;《释摩诃衍论》卷三;高崎直道(等)《如来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