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子仪
(一)(?~986)北宋僧。温州乐清(浙江省)人,俗姓陈,世称心印水月禅师。初居杭州天竺山,后游方各地。尝谒见福州鼓山的神晏国师,问曰︰“省力处如何?”国师答︰“汝何费力?”自此即承言领旨,遂为其法嗣。后前往浙中,吴越中懿王慕其道誉,令开法于罗汉、光福两寺,海众辐凑,王授与金襕衣。雍熙三年(986)示寂,年寿不详。门人为之建塔。
(二)(1269~1329)元代僧。会稽上虞人,俗姓陈,号凤山。十岁依郡之大善寺德公学习,十五岁出家受戒,不久跟随冶堂于华泾,继游钱塘,参谒云梦泽公。曾手写《法华经》三帙,一帙以墨书写,次用黄金书写,第三帙出指血书写。后住余姚积庆寺,辨香殁后,回华泾。元‧至大二年(1309),蒙武宗赐金衲衣与“佛智强范海月宝净妙慧大师”号,并奉敕为帝讲经三藏,继奉太子令旨撰《金刚胆巴上师行业传》。寻升住杭州天竺灵山,后归越城奉母。至治(1321~1323)初,奉英宗之命再住下天竺寺,当时名公钜卿从师论道者不可胜数。泰定三年(1326)十一月十日示寂,年五十八。所著除上述外,尚有《读教私记》,及诗文集《天游集》等。
[参考资料] (一)《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五灯会元》卷八;《上天竺寺志》卷五。(二)《续佛祖统纪》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