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孟加拉佛教
孟加拉(Bangladesh)位于印度半岛的最东部分,南濒孟加拉湾,国界除东南境与缅甸接壤外,其余皆与印度毗邻。境内多河川,全国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公里。在西元1971年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之前,是“巴基斯坦共和国”的东巴基斯坦。1947年,当英国从印度撤退时,印度被划分为由印度教徒支配的“印度共和国”及由回教徒支配的“巴基斯坦共和国”。巴基斯坦共和国由于地理因素而分为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又因其种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与西巴基斯坦有相当大的差异。当时,印、巴爆发全面但短暂的十三天战争,巴基斯坦战败,东巴基斯坦即在此时宣告独立,而成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虽然孟加拉是一回教国家,但境内有一称为沙马达达的佛教故地,是释尊教化区的最东部,存有许多遗迹群。十三世纪初叶,印度佛教被回教徒摧毁后,避难的密教僧侣遂改着日常服装,过着家庭生活。在有信徒需要做宗教仪式时则改换僧服接受供养。佛教就此茍延残喘地延续下来。
1856年缅甸阿拉干地方的沙拉美达僧王抵达此地。密教僧人乃转而信奉上座佛教。后来又分为长老派与僧王派。至今,比丘已接受纯粹的黄衣出家生活。佛教徒共约五十万人,大约有九成以上住在齐达贡及其丘陵地带,居民为自十五世纪从缅甸阿拉干地方移居此地而使用缅甸语的民族,以及原住在孟加拉的印度系民族。但是,在齐达贡附近从事稻作等农业、以巴尔阿为姓的孟加拉佛教徒,则来自佛教发祥地的中印度。又,在齐达贡丘陵地带另住有齐库玛人及马鲁玛人(缅甸系)的佛教徒。
长老派的中心寺院为位于首都达卡的卡马拉普的达玛齐卡寺。该寺是达卡的唯一寺院,信徒少数为达卡人,大多数是齐达贡人。1972年,寺院内设立孤儿院。长老派虽被细分为齐单、达斯亚、阿巴亚等三集团,但统辖于一位领导人之下。僧王派的中心寺院是齐达贡寺,1887年设立孟加拉佛教会,在社会上相当活跃。佛教寺院在村落生活中,是少数民族社会的统合中心。在孟加拉第三大都市科弥拉周围大约有八千辛哈拉人信仰佛教,形成了二十五个村落。寺院有三十二座,比丘、沙弥约二十五位(这是1978年的统计数据)。科弥拉市内有卡那卡塔精舍。佛教徒组织三菩提协会、科弥拉佛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性的活动。在齐达贡丘陵地带有朗卡玛提王的皇家寺院,曾经是国师的驻锡地。相传附近湖中岛上住有一位被尊为活罗汉的长老比丘,颇受居民尊崇。
[参考资料] 《Contemporary Buddhism inBangladesh》(1982,Calcatta);干仁志《バングラデシュの佛教遗迹と遗品》(《中外日报》,199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