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宁玛派(藏rñin-ma-pa)


  西藏佛教中的一派。以此派僧人皆戴红帽,故俗称“红教”,或“红帽派”。
  藏语“宁玛”意译为“旧”。西藏前弘期所弘传的佛教,对后弘期所传的佛教而言,后者为新,前者为“旧”。但从佛教内容来说,前后两期所弘传的显教并没有分别,只是密教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宁玛派”就是指前弘期所弘传的密教。
  西藏佛教初兴于唐朝初年藏王松赞冈布时代,到赤松德赞时代,先请静命论师讲说十善、十八界等教义,传授八关斋戒;后又请莲华生来藏,建桑耶寺;又请密宗的法称、无垢友、佛密、静藏等,来藏弘法。法称依金刚界大曼荼罗传授灌顶,弘传瑜伽部密法;佛密传授事部与行部的密法。这三部密法与后弘期所传的没有区别。只有无垢友弘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弘传的金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护神法,静藏弘传的文殊法,吽迦罗弘传的真实类法,默那罗乞多弘传的集经等法,这些无上瑜伽部密法,才是宁玛派特有的密法。
  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十八部怛特罗︰(1)《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2)《金刚庄严续教密意集》,(3)《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4)《一切如来遍集明经瑜伽成就续》,(5)《胜密藏决定》,(6)《释续幻网密续》,(7)《决定秘密真实性》,(8)《圣方便罥索莲华鬘》,(9)《幻网天女续》,(10)《秘密藏续》,(11)《文殊轮秘密续》,(12)《后续》,(13)《胜马游戏续》,(14)《大悲游戏续》,(15)《甘露》,(16)《空行母焰然续》,(17)《猛咒集金刚根本续》,(18)《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这十八部现存藏文《大藏经》秘密部中)。但宁玛派通常所奉行的只有八部,即(1)文殊身,(2)莲花语,(3)真实意,(4)甘露功德,(5)橛事业(这五项叫做五部出世法),(6)差遣非人,(7)猛咒咒诅,(8)世间供赞(这三部属于世间法)。其中文殊身就是毗卢部,莲花语就是弥陀部,真实意就是不动部,甘露功德就是宝生部,橛事业就是不空成就部;差遣非人等世间三部,是莲华生降伏鬼神,使其保护正法,所以有人说它是西藏法。
  宁玛派中,最重要的是大圆满教授,分为三部︰(1)心部,(2)陇部,(3)教授部。心部有十八部经,其中有五部是遍照护所传,十三部是无垢友所传。陇部是遍照护所传。教授部分二︰甚深宁提是无垢友所传;空行宁提是莲华生所传。
  宁玛派的教授,有多种传承,如︰诸佛密意传承、持明表示传承、常人耳闻传承。又有受命者授记传承、有缘者埋藏传承、发愿者印付传承。现在根据一般的记载,谈谈宁玛派的三种传承︰(1)远者经典传承,(2)近者埋藏传承,(3)甚深净境传承。
  (1)经典传承︰又分三种︰{1}幻变经,{2}集经{3}3.大圆满教授。
  1.幻变经的传承︰幻变秘密藏类,由无垢友传玛宝胜译师而译成藏文。宝胜传租如宝童和纳芮胜护,宝童和胜护传吉祥称和胜德。胜德所传的称为钦朴派或教授派。吉祥称先在前后藏弘传,后又往西康弘法,所以他所传的又分为西藏派和西康派。
  日光师子所造的《密藏经》的注释,是遍照护译师在西康所译,所以这部经也有遍照护传授的解释。
  无垢友又传娘智童译师,智童传梭薄吉祥智,吉祥智传努佛智。佛智有四大弟子︰梭智自在、跋廓伦勤帕巴、民功德胜、主善灯,还有佛智自己的儿子功德海。他们是前弘期和灭法期间,住持宁玛教授的主要人物。
  功德海有两个儿子︰智海和莲华自在胜。智海的儿子拉结吽穹,曾将“诛法”传给迦举派祖师弥拉惹巴。
  又由功德海父子传仰慧胜。慧胜又曾从梭智自在受学,所以慧胜是智自在和功德海两人的弟子。慧胜传却垄的仰智生,智生传素薄旦释迦生(亦说慧胜直传释迦生)。
  释迦生又曾从伦勤帕巴受学,为努佛智再传弟子。他亲近了许多人︰从却陇仰智生受学幻变和心品教授,从杰释迦胜受学甘露教授,从宁拏自在称受学秘密灌顶和方便道,从陀迦曩喀得学经,从积缀穹瓦学本净和任运的讲说及大道次第,从桑耶钦朴地方的热释迦生学真实经等法,他是宁玛派的中心人物。他将根本续与解释续分开,把本文与释文配合,续与修法结合,修法与仪轨结合,为诸弟子广事讲说。
  释迦生又是卓弥译师的弟子,以身语承事,得到卓弥译师欢喜摄受,尽得卓弥的甚深教授。他建邬巴垄寺,上首弟子五人,称四顶和极顶,又有百八大修行者。四顶是︰知见之顶素穹慧称、讲说幻变经之顶弥娘生称、智解之顶相廓穹瓦、修行之顶桑贡慧王,极顶为□喇嘛。其中以素穹慧称(1014~1074)能广弘师业。慧称是素薄旦释迦生给起的名字。素穹意即小素,因为释迦生也姓素,称为大素。素穹慧称先因缺乏机缘,无力受灌顶等大法,曾遵师命在一个富有的女人家里入赘,利用她的财力学法和置备经籍。后又依师命,舍家专修。
  素穹的儿子卓朴巴释迦师子,于其卒年出生。卓朴巴从素穹的诸大弟子,完全学得素穹的一切教授,在西藏北部广弘密法。他有四梅、四拏、四敦等十二大弟子,以四拏中的拉结杰敦贾拏地位为最高。
  拉结杰敦贾拏二十一岁起,先学显教。从琼波扎赛学般若(《现观庄严论》),从本一切智学对法,从达巴喀伽学《中观》《因明》。三十一岁以后,住卓朴寺学密法十一年。最初三年从觉赛仰朵巴闻法。又从仰朵的贾则廓瓦等学习甘露、摧伏、大圆满等密法,所以成为法相、密咒、经续、修法、教典等的通家。
  贾拏的弟子很多,以他的侄子杰敦觉松(1126~1195)为上首,称大喇嘛功德总持。他十一岁开始求学,在贾拏生前即完全学懂了宁玛派的经典教授。贾拏去世后又从贾拏的一些弟子领受法要,专修十八年,广弘教法。
  功德总持弟子以希波甘露(1149~1199)为上首。他的舅父觉巴赛扎巴,先是卓朴巴的弟子,后依止杰敦贾拏学法。甘露十三岁起,就从舅父学大圆满法。十六岁时,舅父死后,即往吉喀拉康,亲近功德总持,学习心品各种教授,依止十四年。此后广弘教法,声名远播。
  希波甘露的弟子以达敦觉耶(1163~1230)为上首。他从十二岁起即亲近各位善知识学法,二十五岁以后从希波甘露完全得到甘露的教授。
  以上略述幻变经的传承,卓朴巴所传下的还有几支,不能一一细述。
  2.集经的传承︰这一派的根本续为《遍集明经》,释续为《集密意经》。由驮那罗乞多传尼泊尔的达摩菩提和跋苏答惹,再翻译为藏文。又由他们师徒三人传努佛智,以后由佛智的儿子功德海等辗转传到拉结响巴和沱迦曩喀拉,这两位都传授邬巴垄巴,即素薄旦释迦生。邬巴垄巴以下,与幻变经传承相合。
  3.大圆满的传承︰大圆满中,分为心部、陇部、教授部三部,分述如下︰
  (A)心品(即心部)的传承︰心品的经典,有先后两译,共有十八种教授。先译是遍照护译师所传,有五种教授;后译是无垢友所传,有十三种教授。
  大圆满的心品教授,初由印度妙吉祥友传吉祥师子和佛智足。吉祥师子传遍照护;佛智足传佛密,佛密传无垢友。旧派诸师所说的密法,都是佛密和无垢友所传。
  遍照护的教授,初传藏王松赞冈布,以后三度赴西康弘法,初次传玉札宁薄,第二次传桑敦智师,末次传榜佛怙。以后返西藏,传比丘尼慧灯。后有娘若那译师,从遍照护和玉札宁薄受得先译,又从无垢友受得后译,总集四类教授,即讲解经典的注释,耳传教授的要诀,加指灌顶的指示,行持事业的护法猛咒等。他传授了十大弟子。梭薄佛智从十师受学,此即心品传承中的一派。
  另一派由遍照护的弟子榜佛怙传跋罗乞多,跋罗乞多传亚西盛慧,再传安乐住比丘尼,安乐住传玛巴慧光,再传响地的盛福,盛福传卓朴巴,卓传释迦金刚(有的记载说,由无垢友传觉摩枳摩,再传玛巴慧光,慧光以下相同)。
  (B)陇部的传承︰陇部的经,即是《等虚空续》广本,分九段义两万卷。藏译止有略本,也分九义,即见陇、行陇、曼荼罗陇、灌顶陇、三昧耶陇、修陇、事业陇、地道陇、果陇。
  此部有依据智密等续的金刚桥教授,由遍照护传榜无胜怙,榜传恩朗菩提幢,幢传萨昂宝世,世传雅陇枯举萨却,这三位都在西康瓦狮子崖上修行,以至入灭。萨却的弟子仰菩提称受得教授后,回西藏住桑耶钦朴静修,传仰慧生,生传拔贡智菩提,菩提传臻达摩菩提(1052~1168)。在这个期间,金刚桥教授,弘扬很盛。达摩菩提的弟子有臻觉赛、仰法师子、普贤、金谷、金刚严、智王、月光、俄结等多人。
  俄结传垛巴极喜金刚。臻觉赛传普贤,普贤传给儿子光然师子,师子传觉滚,觉滚传戒宝等。仰法师子传金刚手,再传师天。金谷、金刚严、智王、月光等也都各有传承,难以备述。
  (C)教授部的传承︰分二派︰
  (a)甚深大圆满宁提传承︰吉祥师子以上,与心品相同。吉祥师子传智经,经传无垢友,友传藏王和仰三摩地贤。贤建邬如霞寺,把宁提教授埋藏在寺院中,单传种宝然,然传跋慧自在。
  后来当玛伦贾开藏取出教授,先传结尊师子自在,后传喀惹贡穹。结尊传仰迦党巴,以后将教授分别埋藏三处。过三十年后,结贡拏薄取出一部份(传说1067年取藏),自修教他。又有响巴惹巴和相吉祥金刚(1097~1167),也各自取出来弘传。
  相吉祥金刚传给他的儿子泥绷(1158~1213),绷传给他的儿子觉碑(1196~1231),依次由师子背(1223~1303)、镜金刚(1243~1303)、持明鸠摩罗阇( 1266~1343),辗转传到陇勤饶绛巴(即无垢友)。
  饶绛巴(1308~1363),遍学新旧一切密法,也善慈氏诸论,因明七论等显教法相。后来往桑耶寺,完全得到持明大师的教授。又从童义成学经、幻、心品等教授。依照宁提教授解释《密藏经》义,又造《宁提》法类三十五种,总名喇嘛漾提。又造《胜乘藏》《实相藏》《要门藏》《宗派藏》《如意藏》《句义藏》《法界藏》等七大藏论,分别阐扬大圆满的教义,是宁提中最重要的论典。他晚年屡次讲说空行宁提。这一派传承弟子很盛。
  (b)空行宁提教授传承︰莲华生传耶希措贾,措贾将教授埋藏在地下,后莲花业力取出,传佛子善幢、遍智自然金刚、庸敦金刚祥 (1287~1368)等,辗转弘扬。
  (2)埋藏传承︰传说莲华生等,因见时机未熟,把修共不共悉地的教授,埋藏在崖石中或其他地方,并发愿使它和有缘的人值遇,这叫做藏法。这种藏法,不独旧派为然,印度和藏地佛教其他宗派中也有。开藏的主要人物,以仰日光和姑茹法自在(1212~1256),最为有名。
  又扎巴神通然,建扎塘等一0八寺,所取的藏法很多。尤其以四部药续等医方明的经典,利益最广。
  (3)甚深净境传承︰这是有些修行者得到相当证德时,在定中、梦中,或者就在醒觉时,感得诸佛菩萨或师长等现身说法。这种教授,多是与行者修证相适应的法门,但其中也有些没有得到那样地位的人,或者有与法不相宜的地方。这种例外也是各宗所共有,不独宁玛派为然。
  又有扎巴神通然的后裔名叫得达陵巴不变金刚建邬仅民卓陵寺,与持明莲花业主持的金刚崖寺,都是旧派最著名的寺院。不变金刚的弟弟法吉祥译师,遍学新旧各种显密教法,善巧五明,著书很多。这时是旧派教法最盛的时期。但为时不久,即有准噶尔王率兵进藏(1718),金刚崖寺主莲花业、邬仅民卓陵寺法吉祥译师、尊胜洲(寺名)宝法称,还有不变金刚的儿子莲花不变海等都被害。色拉、哲蚌等黄教寺院中,凡念诵旧派仪轨,或保存旧派文字的人,也都被驱逐。后来不久,恢复金刚崖和民卓陵两个寺院,尊胜洲则改为黄教寺院。现在西藏地区旧派大寺就是上述两处,其他小寺院很多。西康地区有佐勤寺、迦沱寺、色勤寺等,弘传这一派的教法。
  宁玛派把一代佛法,判为九乘︰(1)声闻乘,(2)独觉乘,(3)菩萨乘,(4)事部,(5)行部,(6)瑜伽部,(7)生起大瑜伽,(8)教阿耨瑜伽,(9)大圆满阿底瑜伽。说(1)、(2)、(3)属于显教,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称为共三乘;(4)、(5)、(6)属于密教,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称为密咒外三乘;(7)、(8)、(9)是法身佛普贤所说,称为无上内三乘。又分密教为外续部和内续部两类,说外续部(即事、行、瑜伽三部)的事部是释迦牟尼佛说,行部和瑜伽部是毗卢遮那佛说,内无上续是金刚持说。又说无上乘法是法身普贤如来现起圆满报身为地上菩萨永不间断地自然说出,所以这个法门没有限量也没有数量,传播于人间的,只是由极喜金刚等得大成就者所弘传的一小部份而已。
  旧派《黑菇迦格薄经》等所说的修行过程,与新传密法的六加行(时轮法)、五次第(集密法)、道果(喜金刚法)等教授,极相符合。旧派的《幻网经》之六次第、三次第等解脱道,密点等方便道的教授,《集经》的任运修、八部经的五次第等法门中,也有很多与新译密法相同的解说。但晚近旧派诸经,对此等解说修行多不重视,他们最重视的是大圆满的见修。
  “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此派说众生的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的叫作“心”,净分的叫做“了”),他们说“空明觉了”中,本来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说了知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空明觉了”,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为大圆满。众生因迷此而流转生死,若能悟此就证得涅槃。
  大圆满中又分三部︰心部、陇部、教授部。三部虽然都说“明空”(也就是深广义),但心部偏重于深“空”,教授部偏重于广“明”,陇部则两部份平均。
  心部说,“无论见到任何外境都是自心,自心现为自然智,所以说离自然智更无其他法。”这个派的修法,多与大印相同。他们说大印派是以心印境,心部是直观心性本空,故有所不同。
  陇部说,一切法都不离法性普贤陇,破斥离法性陇更有其他法。这部最重视光明,与新译密法的五次第相似,然讲说意义却有区别。五次第是中五风的作用,现起幻身空色影像,再用“整持”和“随灭”方便令入光明,所以是有功用道。陇部是由安住于永离所缘甚深无功用中,用深明双运智修成虹身的金刚身,所以这个方便是很深的。
  教授部说,以永离取舍双运无二智,把生死涅槃一切法,都汇归于离空执的法性中,所以不分别生死涅槃,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而成就自证金刚锁身。这个法门是专注要点,如针灸治疗,从一处施治,而能愈各部的病。又最重超越境界,与新译的六加行相同。但他们说,六加行是将五种风缚于中脉,由此现起空色境界,是渐次进修有功用的大乐道;而这个法门是断绝一切思虑,自然现证诸法实性,所以和六加行不同。又说这个道修智身虹身与陇部也不相同,它不是先化粗分三业为微细净身,是由究竟“尽法性光明”,将粗细三业完全销化于身智中。
  此派又有“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大悲周遍”三种术语(即体、相、用)。说无始真理本来无生的空为“体性本净”,空性的色相不灭为“自性任运”,具有功力能现起净不净境为“大悲周遍”。“体性本净”又称为“了空无别”;“自性任运”又称为“明空无别”;“大悲周遍”又称为“现空无别”。
  又说,“心”与“了”不同,随无明力而起种种杂念分别的是“心”,不被无明所染,远离二取戏论,认识明空无取的空理的是“了”。
  又说,心的行相(现分)为生死,心的体性(空分)为涅槃。生死涅槃在自心性体空中,本来无有分别,因此说“生死涅槃无别”。
  在修行方面说︰若由知境为心,知心为空,知空为无二双运,而通达一切法都是“了空”的,是渐悟者认识“了”的界限。若现在没有能够现证“明空”的道理,但由修行的功力,在中有位现起那种真实智德的,是超越(顿悟)者认识“了”的界限。
  若将现前明空无取的无垢自心“了”性,不加拘束(不执着),任其散缓,任它起什么分别境相,都不去辨别好恶破立,直修“了空”,即是大圆满的心要。
  总之,无始真理,没有被生死涅槃心念所接触过,没有被错乱垢秽所染污过,真理独露,不曾迷惑,不曾通达,都无所有,一切能生,即是因境。把这现前的“了”性舒缓安住时,泯灭善、恶、无记三种分别,心如清净虚空,即是道行。由已现证一切修道功德,无明错觉都自消灭,现证法界,即是果德。(法尊)
  ◎附︰彭英全编《西藏宗教概说》第四章(摘录)
  宁玛派(红教)
  宁玛派即旧教派,它的名称含有“古”、“旧”两义。就古义而言,这一派自诩他们的教法是从八世纪来到西藏的莲华生传下来的,比西藏其他各教派早三百年左右,所以是古老的一派。就旧义而言,这一派自称以传承吐蕃时期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不同于佛教后弘期的仁钦桑波等人所译的新派密教经典。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西藏苯教的一些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教派。因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又被俗称为“红帽派”或“红教”。
  八世纪,密教虽已传入西藏,但由于密教传教是通过师徒秘密单传的,所以在翻译经典、传承教法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信徒不多。朗达玛灭佛时,主要是摧毁佛教寺庙组织,消灭它在吐蕃统治阶层中的政治势力和它在社会上的影响。故密教并未遭到像显教所遭到的那种毁灭性的打击。这以后,密教仍能在教徒个人家中父子、兄弟、叔侄相传而承继下来。在九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初期,这些由家族关系传承下来的密法,由于社会上的影响,掺杂了不少苯教的东西,这也和十一世纪新传的密法有所区别。宁玛派不像后来兴起的其他教派那样,有固定的寺院、庞大的僧侣组织、成系统的教义等。直到十一世纪中期,才有所谓“三素尔”出来,整理经典,建立寺院,开展比较有规模的活动。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才真正形成了宁玛派。
  由于这一教派发展的历史情况,以及它的组织涣散、教法零乱、教徒分散、单线传承等特点,所以很难作统一的叙述。但大体情况,可以粗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靠法术咒语等在社会上活动的教徒,这类人不读经典、不甚懂佛教理论,被称为“阿巴”,意即念咒的人。这类人为数也不少,西藏社会上一直称他们为真正的宁玛派人。第二类像其他教派一样,有佛教典籍,师徒或父子相授受,传承的系统比较稳定。他们的经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八、九世纪翻译成藏文后一直秘密传承下来的东西;另一种是所谓掘藏所得的“伏藏”。他们认为莲华生等人为了保存密法,传于后人,曾把写好的重要经籍藏于名山岩洞中,或埋在地下,经过几百年,才又被人陆续发掘出来。但很长一段时间,伏藏被认为是宁玛派僧徒伪造的。直到后来在一些古寺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梵文写本经书,其中有宁玛派的几部译本经典的原文,由此抬高了宁玛派的身价,才被社会上肯定为一个古老的教派。
  所谓三素尔,是三个同属于素尔封建主家族的人。第一个是素尔波且(意为大素尔),本名释迦君乃(1002~1062)。他整理了当时流传的密法,确定了一些根本的“怛特罗”(密法),创建了邬巴陇寺,从此宁玛派才有了自己的寺院。第二个是素尔穷喜饶扎巴(即小素尔,1014~1074),他是素尔波且的养子,继任邬巴陇寺寺主。(中略)据说他修成了最高的密法,得到了“大圆满”的境界,所以很有威望。第三个素尔是濯浦巴,本名释迦僧格(1074~1134),是小素尔的最小的儿子。他继承他父亲的巨大财产和密法,广收弟子约千余人,并建立了濯恣缍,对推动宁玛派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和他的父亲,都有“拉吉钦波”(大医师)的名衔。(中略)
  和素尔波且同时,另有一位叫绒却吉桑波的人,以学识优异著名,也翻译和注疏了若干密教经典。由他传承下来的“大圆满法”后来成为宁玛派所特有的基本教法。到十四世纪时,宁玛派出了一位有名的人物,叫隆钦然绛巴(1308~1364),他修订和解释过宁玛派的密法经典,是一位兼通显密教法的人物,他曾到不丹建立它尔巴林寺,后又到过尼泊尔,对不丹、尼泊尔的佛教有一定影响,宁玛派在康区也建立过一些寺庙,最早的是十二世纪建的甘孜噶陀寺,后来十七世纪又建德格的磋庆寺和白玉的白玉寺,和历代的德格土司有过政教上的密切联系。
  宁玛派最重视所谓“伏藏”,从十二世纪中叶起,就陆续出了不少的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玛维色,他掘出的伏藏称“上部伏藏”。又有古如却吉旺秋,他掘出的称“下部伏藏”。到十五、十六世纪,这些“伏藏”由热特那林巴汇刻,称为“南藏”。十六世纪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坚,也曾发掘和汇刻了另一些伏藏,称“北藏”。这些伏藏,有真有假,真少假多,就真伏藏中也不都是密法经典,还保存一些比较古老的关于吐蕃时代的传说或纪事,如《五部遗教》等,此外,也还有一些医学典籍之类的东西,十六世纪晚期,宁玛派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建多吉扎寺弘传“北藏”。十七世纪中叶又在前藏雅鲁藏布江以南建敏珠林寺,弘传“南藏”。形成□藏地区宁玛派的两个支派。1718年准噶尔侵入西藏时,两寺均被抢劫破坏,后由颇罗鼐资助重建。
  宁玛派曾在十三世纪与元朝发生过一定关系。如三素尔一派的一个继承人释迦维,曾把掘出的一部伏藏献给元世祖忽必烈,被封为“拔希”(即汉语“法师”的音译)。但由于宁玛派组织涣散,单线承传,故始终未形成为一个稳定的寺庙集团势力。十七世纪在黄教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的积极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不仅是由于五世达赖本人兼修密法,更主要的是这时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逐步完善,黄教统一掌握了西藏的政教大权,需要从各方面来加强它的统治地位。(中略)因此,自五世达赖以来,历届西藏地方政府,每逢战争、灾荒、瘟疫等,都要请宁玛派僧人作法禳解。(中略)
  宁玛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吸收了许多苯教的神祇和宗教仪式。宁玛寺庙里的神像,千奇百怪数目繁多,其中主要的带共同性的有八种,按宁玛派的叫法是︰(1)文殊(身),(2)莲花(语),(3)真实(意),(4)甘露(功德),(5)金刚橛(事业)。以上五种称为“出世五部”,也是教徒修行时所供的本尊像。另外还有“世间三部”,即︰(6)差遣非人,(7)猛咒咒诅,(8)世间供赞。这些都是从苯教中移植过去的神祇。例如差遣非人的“非人”,原文是“玛摩”,就是苯教中的一尊凶神。
  [参考资料]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种智院大学密教学会编《西藏密教研究》(《世界佛学名著译丛》{75});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G. Tucci着‧耿升译《西藏的宗教》(《西藏和蒙古的宗教》第一部份);土观罗桑却季尼玛着‧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杨贵明、马吉祥编译《藏传佛教高僧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