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宇井伯寿(1882~1963)


  日本佛教学者。爱知县人。幼名茂七。初入东渐寺,从曹洞宗僧活山卍寿剃度受戒,改名伯寿,道号活翁。后嗣灵洞台云之法。明治三十九年(1906),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与长井真琴、木村泰贤同为高楠顺次郎的门下。又在高楠的指导下专攻印度哲学。大正二年(1913),受曹洞宗派遣,前往欧洲留学。在伦敦剑桥大学等专攻梵语、巴利语及印度哲学。
  五年后,学成返国,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正十年(1921),以“胜论哲学派之起源成立及其理论”一文,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其后,历任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及曹洞宗驹泽大学等校教授,并曾至中国访问。昭和二十八年(1953),以其对日本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荣获文化勋章。三十八年,因心脏病猝逝,享年八十二。
  宇井氏之一生,孜孜于教学、著书与翻译。且以近代研究方法,在印度哲学史及中国、日本佛教史等方面,缔造甚多卓越的成绩。其研究成果对日本之近代佛教学术界,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主要著述有《佛教泛论》《印度哲学研究》《禅宗史研究》《佛教逻辑学》《佛教思想研究》《印度大乘佛教中心思想史》《中国佛教史》《日本佛教史》及英译《十句义论》等书。其中,《佛教泛论》是迄今为止最为体大思精的佛教综论类典籍,《印度哲学研究》六册也在该书所含的学术领域内有许多重要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