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宗喀巴(藏Tsoṅ-kha-pa;1357~1419)
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创建者。他的原名叫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宗喀巴是后来人对他的一个尊称。“宗喀”是距离青海西宁五十里的一个地名,“巴”是藏语的语尾之一。“宗喀巴”原义即是宗喀地方的人。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他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名叫达尔喀且鲁崩格,母亲名叫馨茂阿却,两个人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
他三岁时,正值法王迦玛巴游戏金刚,授给他近事戒,赐号庆喜藏。
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钦,施舍给他父亲好多马羊等财物,请求把这小孩送给他,得到应允。从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钦,学了很多经论,并且受了密教的灌顶,他的密号叫不空金刚。七岁时,依敦珠仁钦受沙弥戒。
为了进一步深造,十六岁时(1372)他辞别敦珠仁钦前往西藏。十七岁到达拉萨东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且座前听受大乘发心仪轨、大印五法、拏热六法等教法。以后又到拉萨西面的极乐寺,从吉祥狮子和善满听闻经论。又奉功德海和乌锦巴为正副阿阇黎学习《现观庄严论》。又依曼殊宝听受《大乘庄严论》等及弥勒菩萨所造诸论。这样几年之内学习了好多显密经论。十九岁在那塘时,学习《现观庄严论》;由于论中多引《俱舍》原文,比较难懂,因此又发心学《俱舍》。在那里他又从义贤译师听受意乐贤的《俱舍释》。第二年夏天他又到泽钦请庆喜祥讲《现观庄严论》。庆喜祥又介绍他到仁达哇那里听闻《俱舍》和《入中论》。仁达哇的学问修持都极好,因此成为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师长。那年秋季,又从大译师菩提顶受学《集论》。冬天从慧明律师听受《毗奈耶根本经》及其《释论》。二十二岁时仁达哇为他讲《集论》《入中论》。那年秋后闭关专修,兼阅经论,对于法称的理论,生起了无限的信心。二十四岁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听受高僧义贤讲受所著《释量论》的注释。夏季,他在那塘立《释量》《集论》《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时受学许多密法。秋间在蔼寺从空贤学诗词,同时从那塘住持庆喜幢受得中观宗重要经论的传承。当时西藏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很少,由于宗喀巴得到传承,加以宣扬,后来受到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就很多了。以上仅仅是把他所学的经论略举几个例子,实际所学决不限于这些。大概藏中所有经论,他没有不听到讲授或受到传承或接触过的。
他学习圆满,即改戴黄帽,以后他的弟子们也就随着戴黄帽,因此形成黄帽派。黄帽原是持律者所戴,据土官《宗派源流》说“贡巴饶塞(朗达玛灭法后复兴佛法的大律师)送庐梅到西藏去的时候,把自己戴着的一顶黄帽子送给庐梅,说戴上这个就想起我来了。因此,过去一些大持律者都戴黄帽子。宗喀巴想振兴戒律,因而也就戴上了与过去的持律者们同样的黄色的帽子”(德格版一○一至一○二页)。据此,黄帽并不自宗喀巴始,宗喀巴采用黄帽,用意是复兴戒律,并没有改革宗教的含意。
三十岁时他在雅垄地方恭请错钦薄寺住持戒宝为亲教师,错巴吉津寺住持慧依为羯磨阿阇黎,错巴吉津的维那福德金刚为屏教阿阇黎,还有两个寺院的持律比丘为证戒僧众,受比丘戒。
他受比丘戒后,曾从名称菩提请问法义,印证所学,并听受有关道果的传授、拏热六法、帕摩主巴与世间依怙的著述。
以后他到闻道场,讲《现观庄严》《因明》《中观》诸论,并到前藏,住在刹寺阅读大藏。他三十一岁那年造《现观庄严论狮子贤释广疏》,取名《善说金曼》。此后一两年中,除了自己修习以外,并在各地讲大小乘经论。如在贡迦的五明道场,为贡迦法王和七十多位三藏法师讲《现观庄严论》《因明》《集论》《俱舍》《比丘戒》《入中论》等。住在门喀札喜栋寺时,曾以十五部论,同日开讲。每天从早到晚讲十五座,没有间缺。历时三月,共讲了《因明疏》《现观庄严论》等十七部论。后来他又在一法会中,同时开讲二十一部大论。又在专修时,曾合讲二十九部大论。一切缁素,叹为稀有。
他三十四岁时,打算学金刚乘讲授、灌顶、密传、事相等法。于是到了后藏,住在努却从错寺住持称友受五种次第密乘法类。会见精进狮子喇嘛,详谈法义。这一期间,他了知中观月称、清辩的差别,而肯定月称是解释龙树论的正宗。
宗喀巴以前所学偏重显教经论,此后打算专攻密法,于是到仰垛的德钦寺,从布顿的上首弟子法祥学习《时轮疏释》、修行事相、六加行法等。以后又从瑜伽寿自在学习各种瑜伽事相。学毕,仍旧回到法祥座前,听受《金刚心释》《金刚手赞释》等时轮的各种注解,并布顿所造全部二派集密的各种释疏。后又听受了布顿所造的《金刚出生大疏》《瑜伽部根本经》等重要经续和注释。
三十六岁时赴拉萨朝礼释迦佛像。此后一、二年内闭关专修。三十八岁培修精基地方的慈氏菩萨殿。四十岁时从法依听闻《菩提道灯论释》《集密五种次第法》等。这一年中,曾往娘地的金沙奔巴行广大供养,在那里讲比丘戒,安立无量众生住戒律仪。在若种安居时,大弟子达玛仁钦阿阇黎开始来谒见。达玛仁钦最初看不起宗喀巴,但听了他讲经之后,肃然起敬,并愿作他的随身弟子。后来宗喀巴圆寂,即由达玛仁钦继承法位。
以后从娘回到俄喀,住拉顶阿兰若一年,自修教他,并造称赞缘起性空的《缘起赞》。
四十四岁那年的春天到迦瓦栋,讲说《菩萨戒品》《事师五十颂》和密宗十四根本戒等。以后与仁达巴共赴若珍,冬季在若珍广演《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等诸大乘法。次年夏与仁达巴、胜依法王在囊则敦寺安居时,抉择正法,广弘戒律。四十六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著作,总依慈氏《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开演三士道次第。后半别明止观,更是他的精心之作。以后又造《菩萨戒品》广释《密宗根本罪释》《事师五十颂释》等。四十七岁宣讲《现观庄严论》讲授完毕,令弟子达玛仁钦依照所讲要义造成释论,即现在西藏讲《现观庄严论》的根本依。四十八岁时,移锡雷扑寺,广演法称的《因明广释》,达玛仁钦加以记录造论。以后又到俄喀住慈氏洲讲经,因胜依法王等的劝请,造《密宗道次第》,总明四部密宗的全部。这部论与《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显教,是宗喀巴生平两部主要著作。
五十一岁时,赴前藏,在塞若却顶安居,大弟子克主杰初次参谒,为授大威德灌顶。这一年造《中观论广释》。
五十二岁时,造《辨了不了义论》。这一年(永乐六年,1408)六月,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随员数百人,到西藏迎请宗喀巴来汉地,他婉然辞谢。大臣们转请派一上首弟子代表前往,他便令大弟子释迦智到京,谒见了永乐帝以后,被封为大慈法王。同年《中观论广释》造讫,在有六百多位三藏法师的聚会中,广为宣讲。此外还讲了《中论》《密宗道次第》等。又应徒众之请,兴建根本道场格登寺。第二年来到格登寺,讲述《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称释》等。
五十八岁时,藏王名称幢迎请他赴闻地的札西朵喀安居,为三藏法王数百人宣讲《中观》《因明》《菩提道次第》等。大弟子根敦主初次参谒。以后回到格登寺。五十九岁时,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论》。六十二岁在格登寺《入中论广释》造讫。岁末,令刻《集密根本经》,第二年刻成。六十三岁时(1419)宣讲《胜乐轮根本经》等显密诸法,《胜乐轮根本经释》也在这一年作成。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圆寂。
宗喀巴的平生,在学问修持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教理,他总结大小乘、显密一切教诫理论,而自成一家之言。他一方面有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气度,一方面又以深刻宗喀巴谨严的态度抉择佛教各宗的见地,以中观为正宗,以月称为依止。他对于戒律,能矫正旧派佛教的流弊。他所创的格鲁派至今为我国藏地第一大教派。藏语系统的佛教徒,大多崇奉他为教主。
宗喀巴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有︰
(1)贾曹杰(1364~1432)︰名叫达玛仁钦。最初在萨迦派出家,亲近仁达哇等,以十部大论在各寺立宗。后来,作宗喀巴的弟子,十二年中受学一切显密教授。宗喀巴圆寂以后,他继承法位,为格登寺的第一代坐床者。以后依据宗喀巴的成规,以戒律为本,宣扬显密教法。在位十三年(1419~1431)中,宗喀巴的弟子把他当作宗喀巴一样侍奉。
(2)克主杰(1385~1438)︰名叫格雷贝桑。最初也在萨迦派出家,亲近仁达哇和达玛仁钦,也立过十部大论宗。后来因仁达巴的介绍而为宗喀巴的弟子。宗喀巴殁后,他到后藏弘扬显密教法。以后被达玛仁钦迎回格登寺,继承法位凡八年。他的学说完全祖述宗喀巴的主张。
(3)妙音法王(1379~1448)︰名叫札喜倍丹。在宗喀巴弟子中称为闻持第一,受持显密经论一○八部。永乐十二年(1414)受宗喀巴的嘱咐,于次年建立哲蚌寺。讲授《中观》《因明》等,一切依宗喀巴为依止,摄受弟子极多。
(4)大慈法王(1354~1435)︰释迦智。曾经代表宗喀巴到京谒见明成祖,回藏后创建色拉寺。以后又晋京作永乐、宣德两代的国师,把宗喀巴的教法传布到蒙古和汉地,为向内地弘法的最有力者。
(5)根敦主巴(1391~1475)︰最初依止慧狮子,其后归依宗喀巴门下,后随慧狮子到后藏弘法,在那里创建札什伦布寺,住持三十八年。这是后藏第一大寺,历代班禅在该寺主持。
(6)上慧贤︰阿里人。学成后回阿里莽域建立达莫寺,弘布宗喀巴的教法。
(7)下慧贤︰西康人。起初在色拉寺求学,后回西康,在昌都建立寺院,从此黄教即盛行于西康。
宗喀巴的著述极多。他的全集拉萨版共十八帙,凡一百六十多种。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如︰《密宗戒注释成就穗》《囊则敦寺所说比丘学处》《金刚持道次第秘密枢要解》《一切怛特罗吉祥集密广释明灯论贯注》《安立次第解说集密要义明释》《怛特罗王吉祥集密优波提舍五次第明灯论》等。(张建木)
◎附一︰法王周加苍着‧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第二章第三节(摘录)
在《宗喀巴传嘉言集》等书中说︰“至尊宗喀巴大师的修持次序是︰从刚过午夜起,大师修密集自入广法后,继修五次第很长时间。又从天明起直至太阳出时,修能怖金刚二次第广修法。又从太阳出后起直至上午进食之间,念诵任随一种显密经典约三十页,以及作以五大陀罗尼为首的事部、行部的许多朵玛供后,即具足饮食瑜伽(密宗进食的修法)而用餐时,对诸格西和求学诸人,解决著述和教义中的疑难,之后,背诵甚深三经而作回向等,继造小泥塔十座、无量寿佛、药师佛、文殊、救度母等像各七尊。至正午时,从《甘珠尔》和《丹珠尔》任何一种中作适当的一次谈论,以及在著作之余,从日初偏西时起直至黄昏之间,修红、黑阎摩、能怖三尊,及六面天等之护摩法,又修大轮金刚、四臂怙主、六臂怙主等现观供养朵玛,回向等法,又修古贡护法,狮相佛母、枳姑护法和烟黑母之朵玛、回向广法,以及鲁哼巴传规的胜乐自入法,及胜乐五次第等法都是依决定的次第而修的。此外,一日中还要念诵啥肯札惹万遍,胜乐七字真言三千遍,阿惹巴札纳七千遍。即使在闭关中,也为众人讲授显密教法两三座,在说法中,也观朵玛而作回向,或观修本尊。由于大师住于圆满次第三摩地中,不共的法行,是无量无边的。因此,在一般共通的境界看来,也是只见大师刹那刹那中,都在不断地作出利他的伟大事业。这是所有大地之上的圣贤大士们的天性本质,而不是一般凡俗诸人所能创造的。”以此之故,克珠玛微尼玛作颂说︰“我师怙主口中息,亦能成熟众有情,福慧行圆他无论,(福慧已圆满,其他更不待说了)众生之亲前启请。”
又关于大师所见净相和所有悬记诸情节,在洛追勒桑所著《宗喀巴传》中说︰“如过去多次所说的身、语的现见诸相中、分根识性能真实现见与修悟和梦中的意识所现见之相二者。第一种︰是未获得天眼和天耳的神通,根识性是不能见本尊佛等的身、语真相的。第二种︰意识所现见中复有二者︰(一)自己的心境所现见,(二)依外境作用而有的现相。依外境作用而有之中,又分依不顺方(异品)之境相,及依顺方(同品)之境相二者。依顺方(同品类)之境相又有二︰(一)出世间者所依,(二)世间者所依。出世间者所依中,又分特殊相和一般相二者。”应知一切智宗喀巴大师出现的诸现相和悬记,都是具天眼和天耳的神通之境,以及是无垢的慧观,完全是清净的行境。
◎附二︰法王周加苍着‧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第二章第三节(摘录)
大师的著述,现在普遍传称已刻板印行的诸论著,经第悉‧桑杰嘉措合编为十八大卷帙。按照其目录,列举如下︰
第一卷中︰有开显遍主金刚持密宗道次第所有要义上集十章品上三部灌顶及后加支分等。
第二卷中︰续第一卷帙未完部分的第十一品,开示结合二次第,当精修菩提,及密集修法清净瑜伽次第、深明灌顶之义、圆满次第五次第圆满座之直观导修法、往生合修之教授秘诀、五次第摄要、释续金刚鬘之记录等。
第三卷帙中︰有显明密集之要义、金刚念诵、现证菩提、自我加持、无上密意笔录、二十种仪轨之根源、道中学习法、开示难义要扼颂、智慧金刚集广解、释续联贯法等。
第四卷帙中︰有明灯论之释注等。
第五卷帙中︰有辨析大宝苗、解说摄义、阐明真实性合解、二十一小注及零散篇、依照基本仪轨舞蹈鬘的密意,及密集第一品释论的笔录、文殊金刚曼荼罗仪轨、成就法文殊密意显明论等。
第六卷帙中︰有密集教授五次第明灯论,二次第修法之语教笔录等。
第七卷帙中︰有密集生起次第、四五○门类、修法句义略录、提出了不了义的咒语及加持仪轨等之笔录、密集金刚萨埵念诵次第、难义扼要笔录、由大力明王法门求雨法、由马头金刚法门散云法(即求晴法)、十大忿怒明王之笔录、能怖金刚胜伏魔军、十三尊修法、四十九尊修法、内外改正、黑敌修法、阎曼德迦仪轨宝鬘、能怖金刚护魔法悉地海、由文殊和威法门守护灾障和延寿等教授、四字守护法、四字之教授秘诀、左右中三脉与阎摩合修法、大成就者伯真的真实性四解、内脉轮与阎摩合修法、大轮现证法、曼荼罗仪轨等。
第八卷帙中︰有胜乐略续解说隐义普隐论、五次第解说隐义开眼论、曼荼罗仪轨及圆满次第大瑜伽导释次第略论、鲁哼巴传规曼荼罗仪轨,及此传规的修法大乐显明论等。
第九卷帙中︰有圆满次第悉地穗、外供仪轨笔录、供养鬘、枳师传规之修法、念诵仪轨次第、身曼荼罗、仪轨宝库、五次第指导、金刚空行解说笔录、初十日供养法、教授花穗类及无畏释论等之笔录。
第十卷帙中︰有那若六法导释修行略法、圆满次第、呼金刚续及无我母曼荼罗修法、第二品等之笔录、红色空行母之修法、唯一本尊之义解说、和合八品之第三节、开启往生之金门、六支瑜伽、六支之义解说、时轮无二续及现观灌顶六支瑜伽所需诸事之笔录、死日及超寿解说、六支瑜伽及修者四印之笔录、圆满次第略要指导、界历算法、禅定后续、四种极密、八大成就者之住世情况笔录等。
第十一卷帙中︰有无垢光之难义扼要分类、时轮总义、时轮略释、金刚界土地仪轨、金刚萨埵念修次第、金刚顶曼荼罗仪轨等之笔录、行续义注解、曼荼罗仪轨续义显明论,文殊修法、事、行二部总建立、光明佛母、叶衣母、妙音母、秽积金刚等之修法、三十五佛现观法、北俱卢洲长寿修法、广略开光法等。
第十二卷帙中︰有事师五十颂注疏、密行悉地穗、上二部戒律还净法、根本智论释智理海、正见指导、庄严论之笔录等。
第十三卷帙中︰有入中论释密意显明论、庄严论备忘录、六十理论、智慧品诸义笔录、应成与自续两派之差别、二谛、八种难义扼要笔录等。
第十四卷帙中︰有现观庄严论释金鬘论中第一品三种解说。第十五卷帙中︰有后五品的解说、菩提心戒解说菩提正道等。
第十六卷帙中︰有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下、中两士共通道次中菩萨行修学法及止观中诸品等。
第十七卷帙中︰有菩提道次第略论、上士之类别、辨了不了义嘉言心要、二十僧伽、心性普贤释等。
第十八卷帙中︰有集学论笔录、因明备忘广录、现实历算备忘录、海戒略要、注释、训诲教言朗哲顶玛详略两种、戒律类释、圆、净、事(即基)三种仪轨别解脱取舍略论,闻法录片段、度量细观明镜、书函两项、零散说集等。
[参考资料] 吕澄《西藏佛学原论》;王森〈宗喀巴传论〉(《西藏佛教发展史略》附录);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克主杰着‧法尊节译《宗喀巴大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