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宗教


  (一)指宗与教。宗者,教中之根本旨趣;教者,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施设的言教。《华严五教章》卷一云(大正45‧481b)︰“分教开宗者,于中有二︰初就法分教,教类有五;后以理开宗,宗乃有十。”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的意思。或指一宗之教为宗教,如《佛祖统纪》卷二十九有“贤首宗教、慈恩宗教”之说。
  (二)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古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被用以作为英、德、法等西语religion的译语。religion系由拉丁语religio而来,其语源有各种异说。或谓由ligare(结)之动词而来,具有神、人结合之意;或说由legare(整理)之动词变化而来,具有严肃的仪礼之意。religio一语,最原始的意义是指面对超自然事物时,所产生之畏怖、不安等感情,其后则成为含有感情对象的超自然事物及感情外在表现的仪礼之意,进而更指团体性、组织性的信仰、教义、仪礼的体系。
  成立宗教之种类甚多,其型态也有种种不同,有现存者,也有已衰微甚至不存者。若从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其中,原始宗教,指太古时代的宗教或未开化民族的宗教。国民宗教,指以一国国民之传统为基础,由多数国民所奉行的宗教。如日本之神道信仰,并无特定教祖,以原始宗教为基础,随国家组织之发展而组织化。又如中国道教,有特定教祖,然因其教格适合特殊的国民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世界性宗教,指由特定的开祖所创倡,以开祖的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的教理与经典。此类教团,多能持超越民族性的立场,其教法具有立足于人类全体(佛教则以众生全体)的世界性或普遍性的性格,同时具有以个人救济为基础的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的特性。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即属世界宗教。
  [参考资料] 印顺《我之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