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定业‧不定业
即定业与不定业,乃善恶之业所招致的果报。有三种情形,即︰(1)就是否一定招感结果而分定业、不定业,即异熟果定或不定。(2)就招感结果的时定或不定而分。(3)合并前二者,若果与时皆为定,则为定业;不定则为不定业。此外,另有四业、五业、八业差别与三种决定受业等说。兹就各说略述如下︰
(1)果之定与不定︰《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云(大正30‧808a)︰“定受业者谓故思所起重业,不定受业者谓故思所造轻业。”又说由意乐、加行、田等三因缘可令业成重,文云(大正30‧807c)︰
“由意乐者谓由猛利缠等所作,于同法者见已欢喜,于彼随法多随寻思多随伺察,如是名为由意乐故令业成重。由加行者谓于彼业,无间所作,殷重所作,长时积集,又于其中劝他令作,又即于彼称扬赞叹,如是名为由加行故令业成重。由田故者谓诸有情于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于彼发起善作、恶作,当知此业说名为重。”
若具三因缘之中之任一则必成重业,即为定业;反之,则为轻业即不定业。又,《俱舍论》卷十五颂云(大正29‧82b)︰“由重惑净心,及是恒所造,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2)时之定不定︰时之定有三别,称为三时业或三时报业、三报业。所谓三时业即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
{1}顺现法受业,略称顺现业。所谓顺现即现身;顺现业即现身顺受果的业,亦即现在世作业、现在世引果。如入慈无量心定、四静虑或灭尽定,由其功德而出定时,身备无量功德。或如以佛为上首的僧众所作的善恶业,或以猛利意乐方便而作的善恶业。
{2}顺生受业,或称顺次生受业,略称顺生业。谓此生作业而于次生感果,如五无间业乃于其次的无间之生受果。
{3}顺后受业,又称顺后次受业或顺后业。谓于此生作业而于次生以后感果。
以上三时业中,顺现业唯为别报,其他二业包含总报、别报。然就此三时业而言,一切有部不许一业多生,谓顺现业于现在感报,顺生业于次生,又说顺现、顺生等乃依受果远近而非由业力轻重而分;经部许一业多生,谓顺现业受果最初在现在,若未尽,次生已后仍继续感果,顺生业感果最初在次生,已后仍继续,顺后业亦然。因此,可知三时业之名乃就受果之初而立,又说受果近者其业重,远者则轻。又,依《杂集论》卷八所述,可知唯识家之说法与经部相同,谓一业一生感果未尽,多生受之。三时业另加顺不定受业,称为四业。所谓顺不定受业,即必受果,然受果之“时”不定。
(3)时与果之定、不定︰《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就此分成四业。所谓四业,即{1}异熟定︰受果必定,其时不定。{2}时分定︰时定,受果不定。{3}俱定︰果与时共定。{4}俱不定︰果与时俱不定。《唯识论了义灯》卷五(末)谓,第三为定业,其余三者为不定业。《百法问答钞》卷三举例说明,谓譬如植种于地,种具雨露增长力而生果,其时依春分而定。闻精《法相义注解》亦举喻释之,谓果定生于春分,然因雨露外缘之有无,结果亦不定,业亦如是。
(4)四业、五业与八业︰《俱舍论》卷十五就定、不定业而列举四业、五业、八业三说。所谓四业,即顺现、顺生、顺后、不定。五业,即将四业中之不定业区分为异熟定时不定与异熟不定时不定二种。所谓八业,即就时之定与不定,果之定与不定而作四句分别,其中之时定又有三业之别,故成八业。四业为有部之说法,五业则为有余师之看法,出自《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四。《俱舍论光记》说此四、五业为开合之异而已,实则同一,盖果不定,其时不定,故四业合一为不定业,五业开而为二。八业为经部所说,《瑜伽论》卷六十所说之四业分别亦同此。
关于此三说之异,依《俱舍论校注》所述,四业家谓善恶业必有异熟果存在,唯于时有差别,决定者为三时业,不然则为不定业,不定有受果不定、受趣不定、受类不定等。由于其时不定,故须待他缘资助。总而言之,则不出四业。五业家谓时必定指受果之时必定,无所谓果不定,然时不定却有果定、不定,故有五业。八业家谓时与果各各错综,皆有定、不定,故有八业。
(5)三种决定受业︰即作业决定、受异熟决定、分位决定,亦即不同决定业之分别。依《杂集论》卷七所述,所谓作业决定,乃由宿业力而于此生中必作某业,即使以诸佛世尊之大神通力亦不能使之不造。其业受果通定不定业。所谓受异熟决定,即受果决定。所谓分位决定,即顺现、顺生、顺后受果之决定。《显扬圣教论》卷十九分成现法受决定(顺现业)、生受决定(顺生业)、后差别受决定(顺后业)、受报决定、作业决定五业。
[参考资料] 《成唯识论》卷七;《成实论》卷八;《大乘义章》卷七;《涅槃经义记》卷九(上);《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