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定散


  (一)指定心与散心︰定心,谓止息妄念杂虑,令心住于一境;又分为有漏、无漏二种。散心,即散乱动摇之心;又分善、恶、无记三种。定心、散心又称定散二心,此二心统摄一切之心。善导《观经疏》︰“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
  (二)定善与散善︰又称定散二善。定善,以定心所修的善根;散善,以散心所修的善根。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卷下云(大正37‧184c)︰“造逆之人行有定散,观佛三昧名之为定,修余善根说以为散。”天台的《方等三昧行法》云(大正46‧946c)︰“二善相现者,善有二种,一者散善,二者定善。”善导的《观经疏》〈玄义分〉云(大正37‧247b)︰“问曰︰云何名定善?云何名散善?答曰︰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
  此谓依三昧之法,观净土之依正二报等,名为定善。
  以《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来分别定散,古来颇有异说,慧远、智顗、吉藏等诸师是以十六观皆为定善,而善导是以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即九品)为散善之行。又,慧远等认为在定、散二善之中,以定善的功德为胜。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37‧184c)︰“散善力微,不能灭除五逆重罪,不得往生,大经就此故说不生。定善力强,能消逆罪容得往,此经明观,所以说生。”对此,善导认为定善观察不是本愿之行,而称名念佛虽是散善,但因是本愿生因之行,故其功德胜于定善。
  (三)指定机、散机︰善导《观经疏》将一切众生分类为二种根机。即具有定心根机的定机,与具散心根机的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