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宝华山


  近世中国佛教界的传戒名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关于此山之得名因缘,一说谓因山中多宝,地面有青松翠竹、茶叶、果木与药材,地下有铜、煤等矿藏,故名宝华山;另一说谓因梁代宝志禅师曾结茅山中,创莲华庵。后人将人名、寺名各取一字合并而成宝华山。
  此山周围原有芳庵、茶庵、九莲社、一叶庵、鹿山庵、龙潭下院、定水庵等庵社,但今均已不存。中心地为隆昌寺。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昧寂光请建戒坛于宝华山,大弘律宗。后有见月读体(1602~1679)继其法席,亦多建树。至第三代定庵德基,采诸部律之精华,发前贤底蕴,著《毗尼关要》十六卷、《羯磨会释》十四卷、《比丘戒本会议》十二卷等,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此山亦成为全国之传戒重镇。此后,全国各寺院之授戒仪规,皆以宝华山隆昌寺之《传戒正范》为蓝本。宝华山之唱念,亦成为江南佛教寺院之标准唱腔。隆昌寺且赢得“天下第一戒坛”之美誉。
  本山历来颇受帝王、卿相、名人学士之重视。清‧康熙、乾隆诸帝均尝数访此山,九世班禅亦曾随戴传贤至此参观。
  中共统治大陆之后,隆昌寺之传戒活动中断三十五年。至1992年九月始再恢复传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