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宝卷


  盛行于明清民间宗教之间的讲唱文学作品。渊源于唐代的变文。其题材多为宗教故事,而以宣扬因果报应为主。明、清以后,取材于民间传说及其他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亦日益流行。曲本则以七言、十言的韵文为主,间杂以散文。又,由于宝卷经常被用作民间秘密宗教、秘密结社的组织工具,因而常被官方视为妖书、邪经而屡受禁压。保存至今者约有二、三百种。其中,有属于佛教及神道故事者,如《目莲宝卷》《土地宝卷》等;有属于民间传说者,如《孟姜女宝卷》《梁山泊宝卷》等;另有属于游戏性质者,如《药名宝卷》等。
  宝卷可以宣唱。演唱者有宗教界的传教者,也有民间通俗曲艺界之艺人。内容及文字,多半粗俗不雅,因此不为上层阶级或文学家所重视。
  ◎附︰周绍良〈记明代新兴宗教的几本宝卷〉(摘录自《中国文化》杂志第三期)
  宝卷是明代兴起的,事实上它并不是宣扬佛教,也不是宣扬道教,而是当时民间一些新兴宗教吸取一些传统教派的某些思想因素和用语,糅杂历代民间神话和各种自创新说编造起来的,藉着劝善,用小市民喜欢听取的曲调,藉娱众以传播教义,扩大影响,我们在《金瓶梅词话》里大致可以看到当时宣讲宝卷的情况。
  创造这些宝卷的,完全是一些浅薄无知之徒,他(她)们是新兴宗教的主持人或者就是一位创教主。因为那时民间宗教纷纷兴起,比较大的当然是白莲教,从这里又产生出如无为教、弘阳教、皇天教、龙天教、大乘教等等,各有自己的信徒,于是各教各派都有各自编造的宝卷,作为自己传授的典籍。
  宝卷之兴盛主要由于它是一种近于曲艺的作品,是一般市民阶层所乐于接受的,听者以为在劝善,又可以娱乐,并且以为是做好事,像《金瓶梅词话》中的吴月娘之流。至于各派的领袖们,也指望藉宝卷的力量,使自己攀附到社会的上层,能藉以勾搭上官署里的小官吏、地方上的小士绅,以至于宫廷中无知的太监,攀到这些人不独自己衣食无缺,并且可以和他们一样成为社会中的上层人物,所以大量宝卷,总是藉宣扬封建统治道德如忠臣孝子,甚至于歌颂统治阶级以应和统治阶层的需要,来扩张自己教派的发展。
  事实上明代早期民间新兴宗教并没有使用“宝卷”这一名称,《涌幢小品》卷三十二〈妖人物〉条所载“妖书各目”八十八部中没有一本是以“宝卷”为题的,可见宝卷之起,至早当在明‧正统时代。
  当然这也是由于时代的气氛所造成,主要与皇宫中太监有密切关系。这些人虽然认识一些字,却还是无知的愚民,他们与民间新兴宗教徒有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如同乡、同族等。事实他们的职业又是永无前途的工作,不过生活却是优裕的,因之新兴宗教与之一拍而合,而且精神自然会寄托在这上面。同时因果报应之说是极容易投其所求,于是一些新兴宗教就乘机渗入,得以利用。如太监张永就为无为教的罗祖把他的《五部经》进呈正德帝(朱厚照)御览,以致得到他的宝卷由专司刊刻皇家书籍的经厂印行,颁行全国,无为教即刻昌盛起来,成为当时徒众最多的新兴宗教。后来弘阳教投托于九莲菩萨庇荫之下,又几乎取为教而代之。可见当时这些新兴宗教所依赖的都是这样的力量,而新兴宗教的使用的手段则是宝卷。
  现在要研究这些新兴宗教,宝卷就是重要的参考材料,箧中所存约十余种,除了几本关于弘阳教的宝卷赠与吴晓铃外,兹分录其目如下(编按︰原文附有各书之说明,兹从略)
  (1)《销释金刚科仪》
  (2)《销释金刚科仪会要》
  (3)《销释印空实际宝卷》上、下卷
  (4)《佛说如如居士度王文生天宝卷》
  (5)《无为正宗了义宝卷》(下)
  (6)《救度亡灵超生宝卷》(下)
  (7)《佛说王忠庆大失散手巾宝卷》
  (8)《销释授记无相宝卷》
  (9)《佛说二十四孝宝卷》
  (10)《佛说梁皇宝卷》
  (11)《翟氏宝卷》
  (12)《大乘金刚宝卷》上、下卷
  (13)《佛说地狱还报经》
  (14)《玄天、真武宝卷》上、下册
  (15)《无量佛功德卷》
  (16)《苦行悟道卷》
  (17)《小祖师苦功悟道卷》
  附录
  (1)《破邪显证钥匙宝卷》上、下卷
  (2)《佛说利生了义宝卷》上、下卷
  [参考资料]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吉冈义丰着‧余万居译〈宝卷与民间宗教〉(《世界佛学名著译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