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家庭经(梵gṛhya-sūtra)
印度吠陀祭仪的纲要书。著者与编者均不详,约成书于西元前四百年至西元前二百年。“家庭”,梵文gṛhya,系由gṛha(家)衍生而来。顾名思义,《家庭经》即是规定家庭祭仪的书,与《随闻经》同属《劫波经》(吠陀辅助文献)的一部分。其祭仪乃缘自古代民族的生活型态,故与古代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原则上,家庭祭由家长主持。有时亦由妇女,或委托婆罗门主持。其内容主要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冠婚葬祭等仪式。举凡求子、平安生产、出生、命名等,及成长阶段的各种祭仪,均记载详细。如到达学龄之后,住进老师家学习吠陀的入学仪式、学习方法、责任义务、休假,以至于最后的沐浴仪式、毕业仪式,都有详细的记载。
又,结婚仪式也很重要。经此仪式而成为新家长的人,须设置生生不息的家庭之火。此后有义务履行各种祭祀。其中定期的祭祀有︰(1)每日的五大祭,(2)新月满月祭,(3)特定月份满月时的各种祭仪等。不定期的祭祀则有宾客接待、新屋落成及其他种种祈愿祭。再者,葬送及祭祀先祖亦有种种祭仪。祭品则用谷类、乳品、牺牲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