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尊者(梵ayuṣmat、sthavira,巴āyasma、thera,藏tshe daṅ-ldan-pa、gnas-brtan)


  指智德皆胜,可为人师表者。乃对佛弟子、阿罗汉等人的敬称。又作圣者、贤者、具寿、慧命、净命、长老。如《释氏要览》卷上云(大正54‧260c)︰“尊者,梵云阿梨夷,华言尊者,谓德、行、智具,可尊之者。”《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65c)︰“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中略)尊者阿难。”《无量寿经义疏》云(大正37‧117c)︰“尊者是御人之号,举德标人,故称尊者。”又,《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变动品〉云(大正15‧419c)︰“不以年岁而为尊长,法律所载智慧为尊,神智圣达乃为可尊,博闻才辩乃曰为尊,诸根明彻乃曰为尊。”
  按尊者之原语并不一致。《翻译名义大集》举出三语︰ārya(圣者之义)、abhy-arhita(应现供养之义)、stharira(长老或上座之义)。然在《中阿含》〈七车经〉中译为“尊者”之处,与其相当的巴利《中部》第二十四经所用梵语则为有“具寿”之义的āyasmanto(āyusmanto)或āvuso。此外,在汉译《无量寿经》中载为“尊者”之处,梵本《无量寿经》则用sthavira一词。藏译《无量寿经》则用相当于“具寿”之义的tshedaṇ-ldan-pa之语;汉译《正法华经》〈光瑞品〉译之为贤者知本际、贤者大迦叶处,其梵本则为有“具寿”之义的āyuṣmat。
  至后世,“尊者”一词之使用,渐不限于佛弟子。对于祖师或先德,皆有人以“尊者”称呼。如《佛祖统纪》卷六至卷八所列东土九祖、十七祖中,举出龙树尊者、北齐尊者(慧文)、南岳尊者(慧思)、章安尊者(灌顶)、法华尊者(智威)、天宫尊者(慧威)、左溪尊者(玄朗)、荆溪尊者(湛然)、兴道尊者(道邃)、至行尊者(广修)、正定尊者(物外)、妙说尊者(元琇)、高论尊者(清竦)、净光尊者(义寂)、宝云尊者(义通)、法智尊者(知礼)等名。又如华严祖师法顺号帝心尊者,智俨号云华尊者,日本之源空号华顶尊者、觉鍐号密严尊者,饮光号慈云尊者。
  此外,又有“尊宿”一词,系指学德并优、堪为大众所依止之年表高僧而言,然亦有人以之称呼一寺之住持。
  [参考资料] 《中阿含》卷八〈侍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序品〉;《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上;《无量寿经钞》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