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尼拘陀梵志(梵Nyagrodha,巴Nigrodha)
受佛教化的梵志,后皈依为佛弟子。又称尼拘律陀梵志、尼俱陀梵志。“尼拘陀”意译为无恚、不瞋。所谓“梵志”,乃志求梵天法之人,为梵华并称之语。如《瑜伽论记》卷十九(上)云(大正42‧732a)︰“梵者,西国言。此翻为寂静,谓涅槃地。志是此方语,志求于梵,故云梵志。”印度对于一般在家之婆罗门,亦称梵志。如《法华文句记》卷九云(大正34‧319b)︰“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又,一切外道的出家者,亦名为梵志。《大智度论》卷五十六(大正25‧461b)︰“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依《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所载,尼拘陀梵志初为在家事梵的外道,曾住于王舍城优昙婆罗林,与五百梵志聚于一处,高声阔论国事。上自战斗兵杖、国家议和,下至山海鱼虌之事,无不论及。时,有一居士路过此地,其名为散陀那(Sandhāna),系佛陀白衣弟子中之最优秀者。五百梵志见其到来,皆静默相对。此时尼拘陀对散陀那极口诽谤佛陀,批评佛陀弟子之独处修行,犹如盲牛吃草。当时,佛陀正在毗诃罗山七叶窟,以天耳闻及尼拘陀语。为度化彼等,特到该林,为五百梵志等解说裸形修行的卑陋与愚痴。告以祈求垢秽不净并非究竟之法,并将无为无垢之教传授彼等云云。
[参考资料] 《中阿含经》卷二十六〈优昙婆逻经〉;《尼拘陀梵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