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尼陀那(梵nidāna,巴nidāna,藏gloṅ bshi)
十二部经之一。意译为因缘、缘起,乃原由、起源之义。即经典中,说明佛陀说法及制律缘由的部分。《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云(大正27‧660a)︰“因缘云何?谓诸经中遇诸因缘而有所说,如义品等种种因缘,如毗奈耶]作如是说,由善财子等最初犯罪,是故世尊集苾刍僧制立学处。”又,《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大正30‧753a)︰
“缘起者,谓有请而说,如经言世尊一时依黑鹿子为诸苾刍宣说法要;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又于是处说如是言。世尊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对于上述引文,以三义解释尼陀那,即︰(1)因请而说;(2)因犯制戒;(3)因事说法。此外,《大集法门经》卷上、《法华经》卷一〈方便品〉与《十住毗婆沙论》卷九〈念佛品〉等谓尼陀那为九部教之一。
[参考资料] 《大智度论》卷三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六;《顺正理论》卷四十四;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