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巴克谛(梵bhakti)
意谓绝对归依或无条件的献身,是一种狂热的信仰现象。是印度教徒对神的根本态度之一。“巴克谛”一词可译为“信爱”。
依《薄伽梵歌》所载,实践伦理的三种道(mārga)中的第三是信爱道(bhaktimārga)。而在三种道中,以信爱道最为重要。知之道(jñānamārga)与行之道(karmamārga)也都因它而来,由于巴克谛的虔敬信仰,始能得最高神的恩宠,而获得解脱。
此一思想对后来的宗教界造成颇大的影响,以致毗湿奴教薄伽梵派(Bhagavata-saṃpradaya)的“巴克谛”思想风靡了印度思想界。西元900年左右该派完成一书《Bhāgavatapurāna》,其中述及极为狂热的“巴克谛”现象,如拜克利须那像,唱赞歌,心神专注,信徒互以身体碰触,陷入一种狂乱的状态。其间,信徒倘若听闻到神的声音或见到神的面貌,他们即以为是蒙受到神的恩宠。像这种强调感情上狂热且绝对归依的思想,几为毗湿奴教每一支派所共同承继,同时这也是该教的一大特征。
[参考资料] 参井尚夫《インドの宗教》;E. W.Hopkins《Religions of India》;J. Gonda《Aspects ofEarly Viṣṇism》;□直四郎《バガバッド‧ギ─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