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巴格石窟(梵Bagh)
位于印度印多尔市(Indore)那玛达河(Narmada)沿岸,在阿旃陀石窟西北一五0公里处。营造年代不详。然依其壁画风格推断,可能造于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中叶,属笈多时代后期的作品。相传此石窟系得自德干王阇尔迦及瓦塔干的协助始告建成。
全窟构造与阿旃陀石窟有密切关连,然本窟较单纯,仅有僧院,未附设塔院。全部原有九窟,现仅残存第二至第六窟。其中,最著名者为第四窟。此窟中央有正方形大厅,周围除正面入口外,其余三面各有九间小室。大厅内部更设有一室,内部祭祀制多(caitya)。各窟残存的壁画,色彩极为华丽,画中人物复杂,充分流露出阿旃陀等北方艺术的古典传统。
[参考资料] 高田修《印度南海の佛教美术》;逸见梅荣、高田修《印度美术史》;Dangerfield︰《Some Accounts of the Caves near Baug,called thePanch Pandoo,with three drawings,Transactions ofthe Literary Society of Bom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