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巴里岛(Bali Island)
地名。位于爪哇岛东方。又作八里或峇里;因拥有甚多寺院,别称千寺岛(Island ofthe thousand temples)。据说,Bali的名称是出自印度的神话。《隋书》〈南蛮传〉及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作婆利、婆里。为现今印尼唯一保留印度式社会的岛屿。宗教、建筑、文字、制度浑然一体,富有印度色彩。
现今巴里岛的宗教信仰,大致可分为祖先崇拜、佛教及印度教湿婆派等三类。一般将祖先崇拜称为animism,是印度文化传入以前的原始宗教。佛教的传入年代,除896年的布告文外无迹可考,若根据传说,则可追溯至更早。又,从Goa Gadjah洞窟前的窣堵婆遗迹也可窥知佛教的影响。湿婆派和佛教不同,不藉传道、改宗,主要崇尚自然传播。因此更难确定其传入年代。但西元十至十一世纪,君临东部爪哇埃尔兰轧王治下之王统问题,以及十五世纪末马阇派特王国末期,因回教入侵爪哇岛而引起的改宗问题,促使怛特罗佛教、印度教湿婆派自爪哇传入本岛。尤其是马阇派特时代,不肯改宗回教的王侯、百姓陆续前来避居,更奠定了现今巴里岛的宗教基础。
[参考资料] R. Goris《Bali,Religion and Customs in Bali,Batavia》;N. Sastri《South-Indian Influences in the Far East,Madras》;龙山章真《南方佛教の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