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布顿佛教史(藏Bde-bar-gśegs-paḥi bstan-pa-Ḥi gsal-byed,Chos-kyi Ḥbyuṅ-gnas gsuṅ-rab-rin-po-cheḥi mdsod ces-bya-ba)


  藏传佛教史籍。意译作《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源流》《善逝教法史》等名。由于作者名为布顿,故又称《布顿佛教史》。本书是西藏最早之教史及教法文献,极受后世珍视。作者根据其高超而卓越的佛教观及佛教史观,有体系地提示佛教的教理及其历史开展。
  布顿,详名布顿‧仁钦朱(Bu-ston rin-chen-grub),生于中部西藏。其人精通显密教理,以及历史、文献。有一百数十种著作流传后世。本书即其代表作之一,完成于西元1322年。
  全书分为四章︰
  (1)按古印度造论风格,概述讲经闻法的功德与闻、思、修的关系。
  (2)记述佛陀诞生、三转法轮及灭后的三次结集,经律论三藏的出现及佛教在印度、尼泊尔传播的历史。对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陈那、法称的生平及著作,也有扼要的介绍。
  (3)从叙述吐蕃王统世系起,到佛教传入西藏,分前弘期、后弘期止。对当时吐蕃赞普选派王室、贵族子弟到印度、尼泊尔与汉地学经,迎请高僧传教、译经,建立僧伽制度等情况,记述比较详细,是研究吐蕃宗教史与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4)以大量篇幅对藏地所译典籍作理论性的分析及编目,是布顿对前人译著的整理与总结。后来之新奈塘版藏经目录可谓即以此目录为基础而编成。
  书中,布顿对显乘佛典的分类法,以及西藏弘通史的区分法,均为后人所承袭。布顿将一切佛说分为三时︰
  (1)初时法轮︰佛陀在鹿野苑说四谛法、根本戒律等。
  (2)中时法轮︰佛陀在灵鹫山说无相法、《般若经》。
  (3)后时法轮︰佛陀在毗舍离等处说分别法、《华严经》。
  本书有英、日、中等各种译本。其中汉译本系郭和卿所译,书名为《布顿佛教史》。加有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