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干第‧罗洛颜格朗(Candi loro-jonggrang)
印尼规模最大的印度教遗迹。位于爪哇岛中部普蓝巴南平原的欧巴克河河岸。西元856年,信奉印度教的马塔拉姆王朝的皮卡丹王,和信奉大乘佛教的夏伦德拉王朝的普拉摩妲华妲妮王妃合力建造。这座复合式建筑,主殿是湿婆庙。左右另有高二十三公尺的毗湿奴殿和梵天神殿,前方又有收藏三大神祇坐骑(即南第、伽尔多和汉萨)雕像的庙堂。在周长一一○公尺,以六间庙堂为中心的内苑四周,有四重小庙堂环绕,总数多达二三四栋,形成了周长二二二公尺的中苑;外侧的外苑,面积有三九○平方公尺。
主殿的湿婆庙,作角塔状,建于每边长三十四公尺的二重基坛上,上方以五段阶梯式金字塔状的尖塔为顶盖,总高四十七公尺。此富有印度教宇宙观的建筑,外观雄伟,细部的雕刻则充满自由主义的写实美,如回廊上四十二块嵌板组成的浮雕,描绘有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被认为是“中部爪哇期”艺术杰作之一。安置于殿中的主神湿婆像,高三公尺,站在高一公尺的女阴形台座上,作三眼四臂。神衣上系着璎珞和龙蛇的彩带,头上戴着新月形、饰有髑髅的宝冠,旁边放有一象征湿婆的三叉戟,后面的手持拂尘和念珠。据称祂是仿照皮卡丹王长相做成的雕像。另外,安置于主殿西侧者为象头人身、造型怪异的印度教神甘尼沙,祂是湿婆神和神妃帕娃娣所生的儿子。象鼻子伸进装有食物的食器内,代表贪婪。后来贪婪被转换成追求知识的欲望,而被尊为学问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