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幻(梵māyā,巴māyā,藏sgyu-ma)


  (一)指假相︰以佛教立场而言,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由因缘离散而灭,一切事象皆无实体性,故可称为幻。《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幻品〉云(大正8‧17a)︰“五阴则是幻,幻则是五阴;十二衰及十八性皆是幻;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是幻。”现象无自性而幻现为有,故称“幻有”。此外,由幻术师(又称幻师、幻士)变化种种物,如幻化象、马等,谓之“幻化”。此为佛典中所常见之譬喻。
  (二)印度吠檀多学派中商羯罗派的术语︰商羯罗哲学主张最高的存在是“梵”。梵是单纯同一性的,因与无明(avidyā)结合,而显现千差万别的现象。此差别世界,就俗谛而言为实有,就真谛言即幻。约绝对性言之,既非实有亦非无,恰似魔术师所变化的幻像。即现象世界不过是梵的化现,此又称“幻现说”(vivartavāda)。
  此“幻现说”乃高达帕达(Gauḍapāda)取自大乘佛教而立论,并由商羯罗(śaṁkara)大成的学说。此一学说,除商羯罗派之外,其他吠檀多系的学派均不采用,且常为他派所驳斥。
  [参考资料] (一)《大智度论》卷五十五;《摄大乘论本》卷中〈所知相分〉;《法华经玄义》卷二(下);《法华经释签》卷六;《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上;佐佐木现顺《业と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