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广济寺
(一)北京著名古刹︰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研究所所在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始建于金代。原名西刘村寺,后经战火,寺成废墟。明‧天顺年间(1457~1464)重建,成化二年(1466)敕额“弘慈广济”。清初,僧恒明立之为律寺;顺治五年(1648),延请玉光至此传戒。其后,屡有兴废,现存寺宇为1935 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圆通殿)、藏经阁(舍利阁)、戒坛等。藏经阁内藏有佛教经书十万余册及房山云居寺石经拓片三万余片;多宝殿陈列各国佛教界赠送给中国佛教界的文物与礼品。此外,寺内亦珍藏店弥勒菩萨铜座像、清铸八宝纹青铜鼎等物。
(二)位于山西五台县城内西街︰俗称西寺,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地藏殿、文殊殿等,大雄宝殿内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为元代作品。文殊殿前有一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四公尺,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形制古朴。
(三)位于辽宁锦州市古塔区︰又名大佛寺。始建于辽代,元末时焚毁。明、清时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九年(1829)所建。主要建筑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佛殿为重檐歇山式大木架建筑,原供大佛,今佛像已不存,辟为展览室。又,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所建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塔一座,名广济寺塔,高五十七公尺。现今寺院为锦州市博物馆馆址。
(四)位于安徽芜湖市赭山西南麓︰唐‧乾宁年间(894~897)兴建,原名永清寺,又名广济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为今名,清‧咸丰(1851~1861)时毁于兵火,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世传寺内藏有金印。此寺昔日香火鼎盛,凡进香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进香,人称“小九华”、“九华行宫”。
殿宇原依山构筑,分三重,殿殿相接,层层高出,后殿比前殿高十余公尺,后遭严重破坏,现仅存后殿观音阁。寺旁有滴翠轩,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又,寺后有赭塔,又名广济寺塔,初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塔为五层砖石结构,高数十公尺;“赭塔晴岚”,为芜湖著名八景之一。
(五)位于湖南衡山芙蓉峰后的毗卢洞︰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僧人无碍重筑庵房,后塌坏。清初称清凉寺,同治年间(1862~1874)改为今名,后屡有修建。寺中有石刻“禹王城”三字,其所刻年代与所指内容,均无考。另有大铜钟、云板报钟等清代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