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庄严寺
(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建康)︰东晋‧永和四年(348),谢尚捐宅(城中竹格渡)建寺,名为庄严寺,或称塔寺。刘宋‧元嘉九年(432),文帝临幸该寺设斋供养。大明三年(459)改名为谢镇西寺,又号谢寺。有慧次、僧宝、僧智、智宗等人来住,陈‧太建元年(569)遭火焚毁,五年敕改为兴严寺。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移建于真武庙的北面。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真常重兴之,并恢复庄严寺旧名。
(二)位于南京宣阳门外太社西药园︰系刘宋‧大明三年(459)路太后所创建,有七重塔等建筑。原来名为庄严寺,后来为区别梁代所建的小庄严寺,而称为大庄严寺。僧密、昙斌、昙济、昙宗、慧亮、僧谦、惠忠、道慧、玄趣、僧达、法通、僧宝、惠演、宝志、宝唱、僧旻、慧荣等人,皆曾先后住过此寺。刘宋明帝、南齐高帝、梁昭明太子等人皆曾亲临此寺听讲,咨论佛法。武帝曾舍身入寺,并曾开讲《金光明经》之大纲,设无遮大会。梁末侯景之乱时此寺被毁,至陈武帝始重修而恢复旧貌。到隋代,此寺渐告衰颓。唐‧神龙二年(706)牛头山慧忠禅师来住,建法堂于殿东,重修堂舍。大历(766~779)初年慧涉亦来随慧忠受心要。然尔后沿革不详。
[参考资料] 《名僧传抄》;《高僧传》卷七、卷八、卷十一、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六十四;《南史》卷五〈齐本纪〉、〈列传〉第二十一、第五十二、第六十、第七十;《续高僧传》卷一、卷五、卷六、卷八、卷十六;《宋高僧传》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