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建仁寺


  日本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位于京都市东山区大和大路通四条下。山号东山,开山祖师是明庵荣西。建仁二年(1202)由于源赖家的支持而成为净土、真言、天台三宗兼学的道场。本寺之住持,在九世大歇了心之前,均由荣西门流的黄龙派弟子相承;在十世东福圆尔复兴堂塔以后,采十方住持的制度,亦即不管法系法流,凡高德禅僧皆可出任住持。
  建武年间(1334~1338),京都、镰仓的禅寺被列为五山,但屡有变迁,直到至德三年(1386)足利义满才决定其最终的位次,列建仁寺于第三位。其历任住持有开山荣西以来的黄龙派、圣一派(圆尔)、环溪派(镜堂觉圆)、嵯峨派(梦窗疏石)、大鉴派(清拙正澄)、大觉派(兰溪道隆)、一山派(一山一宁)、西涧派(西涧子昙)、曹洞宗宏智派(东明慧日)、佛源派(大休正念)、法灯派(无本觉心)、大慧派(中岩圆月)、大应派(南浦绍明)之诸派禅僧。
  寺内富文采之僧侣辈出,对于五山学艺之发展颇有贡献。应仁之乱后,五山势衰,因此安艺(广岛县)的安国寺惠琼(道号瑶甫),将东福寺食堂迁至建仁寺,改建为佛殿,又将安艺安国寺迁至建仁寺,改建为本坊。
  之后,由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制定八二一石的寺领,到江户时期又受金地院僧录之统制支配,其末寺在天明八年(1788)有一八二寺(今仅存七十一寺),而土地面积为二万二千余坪。山内的院宇有兴禅护国院(开山塔)、西来院、两足院、灵洞院、大中院、正传永源院、兴云院、堆云轩、久昌院、禅居庵等。又境内有慈视阁(方丈)、望阙楼(山门)、大悟堂(僧堂)、群玉林(众寮)、入定塔(开山塔)、乐神堂(镇守)、三世如来殿(佛殿)、清凉轩(方丈书院)、拈华堂(法堂)等。
  ◎附︰〈建仁寺派〉(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建仁寺派,日本临济宗十四派之一。本山为京都建仁寺,派祖则为明庵荣西(1141~1225)。原称千光派(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或建仁寺门徒,系传承中国黄龙宗学风而来。荣西于仁安三年(1168)首度入宋,登天台山,得天台章疏而还。文治三年(1187)再度入宋,从虚庵怀敞受黄龙派心印,建久二年(1191)返国。建仁二年(1202),源赖家建立建仁寺,迎请荣西为开山祖;此后,荣西大力阐扬禅道,法席极盛,海众满堂。其后,荣西门下退耕行勇、释圆荣朝、了然明全、天庵源祐、明惠高辩等人续扬此风。又,兰溪道隆、镜堂觉圆、清拙正澄、明极楚俊、中岩圆月诸派禅僧亦尝往来建仁寺,寺门兴隆,大放异彩。明治九年(1876)临济宗分立之际,此派独立称建仁寺派,置管长,延迄至今。
  [参考资料] 《建仁寺住持位籍》;《五山传》;《镰仓五山记》;《扶桑五山记》;《叶黄记》;《东福纪年录》;〈明庵禅师塔铭〉;〈兴福护国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