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开堂
禅林用语。原为古代译经院之仪式,后转指新任命之住持于入院之时,开法堂宣说大法之仪式。《祖庭事苑》卷八云(卍续113‧235上)︰
“开堂乃译经院之仪式。每岁诞节必译新经上进,祝一人之寿。前两月,二府皆集,以观翻译,谓之开堂。前一月,译经使润文官又集,以进新经,谓之开堂。今宗门,命长老住持,演法之初,亦以谓之开堂者,谓演佛祖正法眼藏,上祝天算,又以为四海生灵之福,是亦谓之开堂也。”
在这时,主事者亦祈祝国家安宁、圣寿无疆,故又称开堂祝寿、开堂祝圣,或祝国开堂。有先开堂后入院、先入院后开堂,或开堂、入院同日举行等三种情形。
开堂之仪式,先请有德识之僧一人任白椎师,迎至法座之东单上座,是为照鉴开堂之师。官员等则于座前对面而坐。其次迎引住持,先呈公文,举法语毕,维那宣读诸疏。其后,住持乃宣说法语,又登座拈香祝圣。帝师及诸官员亦拈香毕,白椎师鸣椎一下,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住持乃提示宗纲,并向官员、诸山等致谢。白椎师复鸣椎,唱“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之文。其后,住持以拄杖卓地一下,开始问话,是为问答折征。问答折征完毕,仪式即结束。
又,《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入院开堂祝寿”之条下记载,古代之开堂,是依敕命或奏请,由朝廷派遣某部使者,以官府之钱财,设斋举行。近来之开堂,则多由寺院各自筹备。
此外,近世中国佛教的传戒法会上,“开堂和尚”是调教戒子的重要执事,也是戒子们学习戒场规矩的直接指导者。
[参考资料] 《元亨释书》卷六;《禅林象器笺》〈丛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