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弗若多罗(梵Puṇyatāra)
北印度罽宾国人。又作不若多罗。意译为功德华。年幼即出家,以戒范著称。备通三藏,专精《十诵律》,时人咸谓其已证圣果。后秦‧弘始年间(399~415)入关中,姚兴待以上宾之礼。鸠摩罗什对其戒范深表崇敬。在此之前,我国少有律藏的阐扬,时人闻师精通戒律,咸共思慕。弘始六年,应请于长安中寺诵《十诵律》梵本,由鸠摩罗什译出。诵出近三分之二时,即因病示寂,年寿不详。其后,该律由昙摩流支与鸠摩罗什共同译完,复经卑摩罗叉对校梵本而成现行的《十诵律》。
师为《十诵律》传持祖师之一,依《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萨婆多部记目录师宗相承〉所载,师位列于婆罗多罗之后,为第五十一祖。又,同书同卷〈佛大跋陀罗师宗相承略传〉载有第四十四祖不若多罗,此系不若蜜多罗(Puṇyamitra)的略称,与师非同一人。
[参考资料] 《出三藏记集》卷三;《高僧传》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八;《开元释教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