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彌勒三經
指三部有關彌勒菩薩之經典,即︰《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經》三經。
在彌勒三經中,《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係劉宋‧沮渠京聲所譯出;《彌勒大成佛經》為姚秦‧鳩摩羅什譯出(另有晉‧竺法護之譯本,但已失傳);《彌勒下生經》為晉‧竺法護所譯,但譯本已佚,此經實為《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之別抄。竺法護譯本之外,有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及唐‧義淨譯《彌勒下生經》之二異本。
歷代對於彌勒佛的信仰,可分成二大類。其一係依《彌勒上生兜率天經》所說,而追求死後往生兜率淨土,以親聆彌勒菩薩說法;另一係依《彌勒下生經》所說,致力於累積善根,以等待彌勒菩薩降生、成道,俾在龍華三會之中,蒙受彌勒法益。
◎附一︰〈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編譯組)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藏Byaṅ-chub-sems-dpaḥ byams-pa dgaḥ-ldan-gnam-duskye-ba blaṇs-baḥi mde),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略稱《彌勒上生經》。又稱《彌勒菩薩般涅槃經》《觀彌勒上生經》《觀彌勒經》《上生經》等。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冊。係宣揚彌勒信仰之經典,為彌勒六部經中之最晚成立者。
本經內容主要在敘述兜率天之莊嚴、揭示彌勒菩薩現在兜率天攝化天眾,弘法利生。並謂若作兜率天莊嚴觀則可往生彼天,並隨待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得授菩提之記。行者若欲往生此天,則可行十善,或念彌勒之名,皆可往生云云。
本經之主要註疏書有︰《彌勒經遊意》一卷(隋‧吉藏)、《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新羅‧元曉)、《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二卷(唐‧窺基)、《彌勒上生經述贊》一卷(作者不詳)、《彌勒上生經疏》一卷(唐‧憬興)、《彌勒上生經瑞應鈔并科》三卷(守千)、《彌勒上生經義疏》一卷(日本‧善珠)等。
◎附二︰〈彌勒大成佛經〉(編譯組)
《彌勒大成佛經》,一卷。鳩摩羅什譯。略稱《彌勒成佛經》。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係佛在摩伽陀國波沙山過去諸佛常降魔處結夏安居,其時,應舍利弗之請問,佛乃說此經。內容敘述彌勒下生時,此土變成清淨莊嚴之淨剎。時為蠰佉轉輪聖王之治世,彌勒出生後,出家學道,於龍華樹下成道,三會說法中令二八二億人證得阿羅漢果。後至狼跡山,遇大迦葉,受傳釋尊法衣云云。
全經內容與《彌勒下生經》大抵相同。兩經之題材與組織約略相似。不同的是本經含有大乘的色彩。因此可以說本經係由《彌勒下生經》增廣、修改所成。
另據《經錄》所載,本經除鳩摩羅什譯本之外,另有法護譯本。然法護所譯,在唐代時已散佚不存。《大正藏》第三十八冊所收《彌勒經遊意》一卷,係註釋本經之著作。此書一般視為隋‧吉藏所撰,然近人周叔迦認為應係長干玄辯所撰。
◎附三︰〈彌勒下生經〉(編譯組)
《彌勒下生經》(梵Maitreya-vyākara-ṇa ,藏Byams-paluṅ-bstan-pa),一卷。今本此經署為西晉‧竺法護譯。又稱《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彌勒成佛經》《彌勒當來下生經》,或單稱《下生經》。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冊。
本經內容敘述,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應阿難之問,開示彌勒菩薩降生於閻浮提之原委。謂在蠰佉轉輪聖王出現之世,王以正法治化。其時四大寶藏自然應現,彌勒菩薩將自兜率天降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道後,率眾至毗提村見大迦葉,由大迦葉授以釋尊所託之僧伽梨。並於該地初會說法度九十六億人,二會度九十四億人,三會度九十二億人云云。
按,竺法護所譯的《下生經》早已散佚。現存之本經實即僧伽提婆所譯《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之別生經,而於唐代被誤為竺法護譯。又,本經之其他異譯本有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經》(一稱《彌勒受決經》)一卷、唐‧義淨譯《彌勒下生經》一卷。各本內容略同,然本經之對告眾為阿難,其他異譯本則為舍利弗。
本經古來即頗為流行,梵本現存。此外,另有西藏譯、于闐語本,及以回鶻文字所書寫之土耳其古語經等。其中,西藏本與義淨譯本相符。于闐語本係西元1919年,由琉曼(Ernst Leumann)譯成德文。土耳其古語本之跋語謂其乃自印度語譯成都貨羅語(Tokhri),復由都貨羅語譯成突厥(Turk)語。註書現存有《述贊》一卷(作者不詳)、《疏》一卷(憬興)、《義疏》一卷(善珠)等。
〔參考資料〕 幻生《彌勒信仰及其應化事蹟》;《國譯一切經》〈經集部〉(二)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