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於太安二年(303)。又稱《彌勒菩薩本願經》《彌勒雜經》《彌勒本願經》《彌勒問本願經》《彌勒菩薩所問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冊。據諸經錄所示,本經共有三譯,即︰(1)西晉‧竺法護譯本,亦即今本;(2)東晉‧祇多蜜所譯《彌勒所問本願經》(已佚);(3)《彌勒菩薩所問會》,即《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係唐‧菩提流志譯。
本經旨在敘述欲成正覺之菩薩之所行。前半是佛對彌勒列舉菩薩所行,後半是佛對阿難說示佛之因行。經題所謂的「本願」,係指菩薩之發意修行。又,經中應彌勒菩薩所問︰菩薩行何法可離諸惡道,而不墮惡知識﹖佛乃提出十種法,即︰(1)寂靜平等之道意;(2)住於空後,以方便分別諸所見;(3)於大悲、空與一切法不生分別;(4)持戒、無疑、處阿蘭若、住正見;(5)立德、不求他人長短,反省自身所行、樂法、救他人;(6)無慳貪、除鉍心、無愚癡、如意虛空、住空法;(7)七菩提分;(8)八正道分;(9)九次第定;(10)十種三昧。
〔參考資料〕 《歷代三寶紀》卷六、卷七;《出三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三、卷十一、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