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彌勒菩薩(梵Maitreya,巴Metteyya,藏Byams-pa)
在未來世降生閻浮提世界,繼釋尊之後將會成佛的菩薩,現住兜率天。又稱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薩埵、彌勒如來。梵名音譯梅呾麗耶菩薩、梅怛儷藥菩薩、末怛唎耶菩薩、彌帝禮菩薩、彌帝隸菩薩、梅任梨菩薩。意譯慈氏菩薩。經典中,佛陀亦常稱之為「阿逸多」(如《彌勒上生經》及《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彌勒原為釋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由於他即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在閻浮提世界成佛,所以習俗相沿,也稱他為彌勒佛。因為彌勒菩薩現居兜率天,盡其一生之後,將到人間繼釋迦之後成佛,所以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
據佛典所載,彌勒菩薩現在兜率天的內院弘法,教化天眾。相傳兜率天上有五百億天子,各以天福力,造作宮殿,發願布施彌勒菩薩,莊嚴兜率天宮。因而使兜率天成為殊勝的國土。
依釋迦牟尼佛的開示,眾生如果願意隨從彌勒菩薩受教求法,則可發願往生兜率天。《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大正14‧420b)︰「佛告優波離,(中略)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在經過兜率天之四千歲,亦即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一說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將降生到我們這世界,而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並三會度生,轉妙法輪。這三次度眾法會,號稱「龍華三會」。
彌勒菩薩的信仰,是淨土教的一型。此種信仰在印度、中亞、中國、日本、朝鮮等地都曾經流行。我國晉代的道安、唐代的玄奘、現代的太虛,都是彌勒菩薩的信仰者。
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眾,弘化一生。在示寂時曾遺有一偈云︰「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世佛徒乃以之為彌勒菩薩的化身。我國歷代有關彌勒菩薩的圖像,大多是以布袋和尚為依據而繪製的。
◎附一︰印順《成佛之道》第三章(摘錄)
頌文︰「正念彌勒尊,求生彼淨土,法門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見佛時聞法,何憂於退墮﹖」
解說︰(前略)彌勒菩薩,為釋迦佛法會中,親蒙授記的此土未來佛。現在生於兜率天;兜率天有一特別區,稱為兜率內院。凡是當來下生成佛的,都先生在那裏;從前釋迦佛,也是這樣的。兜率內院,是一清淨莊嚴的淨土,彌勒菩薩經常在那裏,為無量大眾說法。過了一個時期,彌勒菩薩要來這南閻浮提成佛;那時我們這個世界,早已轉為淨土了。在這彌勒的人間淨土中,三會龍華,化度無量眾生。所以如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就能見彌勒菩薩;將來又隨佛下生人間,見佛聞法,這當然會向上勝進,還憂什麼墮落呢﹖釋迦佛慈悲的開示,出於《彌勒下生》《成佛》,及《彌勒菩薩上生經》等。
往生彌勒淨土「法門」,比起十方世界的其他淨土,真是「最」為「希有」,最為穩當!這可以從三點去說。
(1)「近」︰彌勒現生兜率天,將來到我們人間來,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論地點是很近的。不像十方的其他淨土,總是要過多少佛土。論時間,來生生兜率內院,不太長久,就回到人間來。不像往生其他淨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來娑婆。
(2)容「易」︰兜率淨土與將來的人間淨土,都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能歸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布施,再加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就能往生兜率淨土。不像往生其他淨土,非要「一心不亂」不可。一心不亂就是定,這是不太容易的。
(3)「普及」︰往生彌勒淨土,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出離心,就是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在兜率淨土及當來的人間淨土,彌勒尊是普應眾機,說人天法,說二乘法,說菩薩法,人人能稱機得益。在見佛聞法的過程中,向上增進,漸化人天根性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為大乘根性,同歸佛道。這不像其他淨土,連「二乘種」姓都「不」能往「生」,還能應人天根性嗎﹖所以彌勒淨土,才是名符其實的三根普被,廣度五姓的法門。
有人說︰現在往生彌勒淨土,將來彌勒佛涅槃後,如還沒有了脫生死,那我們要怎麼辦呢(又怕不能見佛聞法而退墮了)!不知釋迦佛慈悲,將我們交與當來下生的彌勒佛。佛佛道同,難道彌勒佛不會開示我們,親近當來佛嗎﹖有人說︰上面說「修天不生天」,怎麼又說求生兜率天呢﹖不生天,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長壽天。欲界天,尤其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經常見(未來)佛,聞法、修行,當然不妨往生。有人說︰為什麼不提倡往生彌陀淨土呢﹖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是大乘的不共淨土,一般的聲聞佛教,就不信不知。這要到大乘法中去說,現在是說貫徹始終的五乘共法。有人說︰從前修學彌勒法門的師子覺,發願求生兜率內院,結果生在外院,享受欲樂;往生兜率淨土,怕不大可靠。不知師子覺生在外院的故事,凡宏傳彌勒法門的,真諦、玄奘三藏,以及無著、世親的傳記中,都沒有此種記載,這只是別有用心者的故意傳說而已。
總之,學佛的不論何種根性,只要能以歸敬三寶,如法布施,清淨持戒功德,發願迴向彌勒淨土,在「見佛」而時「時聞法」的修行過程中,保證向上勝進,「何」必「憂」慮「退墮」呢!所以,敬請真誠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附二︰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第二節(摘錄)
未來彌勒佛──慈氏時代的國土,如《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說(大正27‧893c)︰
「於未來世人壽八萬歲時,此贍部洲,其地寬廣,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村邑城廓,雞鳴相接。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彼時諸人,身雖勝妙,然有三患︰一者,大小便利;二者,寒熱飢渴;三者,貪淫老病。有轉輪王,名曰餉佉,威伏四方,如法化世。(中略)極大海際,地平如掌,無有比(坎﹖)坑砂礫毒刺。人皆和睦,慈心相向。兵戈不用,以正自守。(中略)時有佛出世,名曰慈氏,(中略)如我今者十號具足。(中略)為有情宣說正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為諸人天正開梵行,令廣修學。」
《論》文是引《中阿含經》〈說本經〉的。輪王是以正法──五戒、十善的德化來化導人民,使世間過著長壽、繁榮、歡樂、和平的生活。佛教一向推重輪王政治,在這樣的時代,又有佛出世,用出世的正法來化導人間。理想的政治,與完善的宗教並行,這是現實人間最理想不過的了!釋尊與彌勒佛,同樣是佛而世間的苦樂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佛本行集經》卷一說(大正3‧656b)︰
「時彌勒菩薩,身作轉輪聖王。(中略)見彼(善思)如來,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及聲聞眾,佛剎莊嚴,壽命歲數(八萬歲),即發道心,自口稱言︰希有世尊!願我當來得作於佛,十號具足,還如今日善思如來!(中略)願我當來為多眾生作諸利益,施與安樂,憐愍一切天人世間。」
「我(釋尊自稱)於彼(示誨幢)佛國土之中,作轉輪聖王,名曰牢弓,初發道心。(中略)發廣大誓願︰於當來得作佛時,有諸眾生。(中略)無一法行,唯行貪欲瞋恚愚癡,具足十惡。唯造雜業,無一善事。願我於彼世界之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憐愍彼等諸眾生故,說法教化,作多利益,救護眾生,慈悲拔濟,令離諸苦,安置樂中。(中略)諸佛如來有是苦行希有之事,為諸眾生!」
釋尊的生在穢惡時代,是出於悲憫眾生的願力,願意在穢土成佛,救護眾生脫離一切苦︰這是重在「悲能拔苦」的精神。彌勒是立願生在「佛剎莊嚴、壽命無數」的世界,重在慈(彌勒,譯為「慈」)的「施與安樂」。至於成佛(智證)度眾生,是沒有不同的,這是法藏部的見解。說一切有部以為︰「慈氏菩薩多自饒益,少饒益他;釋迦菩薩多饒益他,少自饒益。」釋尊與彌勒因行的對比,釋尊是更富於大悲為眾生的精神。所以彌勒的最初發心,比釋迦早了四十餘劫,而成佛卻落在釋尊以後。這顯得大悲苦行的菩薩道,勝過了為「莊嚴佛剎、壽命無數」而發心修行。這一分別,就是後代集出的《彌勒菩薩所問(會)經》所說︰「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我(釋尊)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開示了信願的淨土菩薩行,悲濟的穢土菩薩行──二大流。彌勒的淨土成佛,本為政治與宗教,世間正法與出世間正法的同時進行,為佛弟子所有的未來願望。中國佛教徒,於每年元旦(傳說為彌勒誕),舉行祝彌勒誕生的法會,雖已忘了原義,但還保有古老的傳統。
◎附三︰太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摘錄自《太虛大師全書》)
兜率淨土之殊勝
兜率淨土,殊勝有三︰
(1)十方淨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以當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土眾生,特現兜率淨土與此界眾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也。
(2)兜率淨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即與此處此界眾生有殊勝緣,最易得度。他方淨土汎攝十方眾生,而此專攝此土欲界眾生也。
(3)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創造人間淨土也。
◎附四︰〈彌勒信仰〉(摘譯自《世界宗教大事典》)
彌勒信仰是佛教的救世主信仰。以未來佛──彌勒菩薩為信仰對象。原成立於印度,後流行於東南亞、東亞各民族。一般相信彌勒菩薩將在釋尊入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自彌勒淨土(兜率天)下生此娑婆世界,然後在龍華樹下說法三會,濟渡眾生。
彌勒信仰的前身之一,是印度教的救濟者──卡爾基。依印度教所說,卡爾基將在未來人壽二十三歲時,出現世間救濟人類。又,或謂彌勒是阿逸多婆羅門的弟子。本來阿逸多與彌勒不被視為同一人,但後來卻被視為同一人。佛典「彌勒三部經」(即《彌勒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上生經》)是彌勒信仰的教理中心。彌勒下生之地,是名為「翅頭末」的都巿,該地被描述成一極為優美的理想地方。因此,彌勒信仰含有理想國的性質。
中國的彌勒信仰,事實上是與民眾對政府的抗爭運動相結合而發展的。中國民眾深信彌勒下生時,人間得以實現理想政治。因此,當自然災害或暴政促使民眾生活陷於窮困時,便有人利用此一信仰,以彌勒之名,將民眾組織起來對統治者進行政治對抗。所以為政者都視此為邪教、叛亂而加以禁抑。
北魏時代(386~534)大乘教徒之亂,是宗教抗爭事件之發軔,而以彌勒之名為亂的事件,則始於隋‧大業九年(613)河北的宋子賢。自稱「彌勒出世」的宋子賢,擅長幻術,曾於夜間利用光使佛的形像顯現在樓上,並預先在紙上畫好蛇或其他動物,再於民眾照鏡時使該動物形像映現在鏡中,作為民眾罪業的證據,以獲得民眾的歸依。但此人在舉兵之前,即事發被殺。同年陜西扶風的沙門向海明,以得一吉夢蠱惑人心,自稱皇帝,新立年號。然後來也被鎮壓。
此外,雖然並無實際叛亂行動,但卻利用彌勒信仰及讖緯說而取得政權的,當推則天武后。武則天以薛懷義等人偽撰的《大雲經》中有「則天是彌勒佛下生、閻浮提之主」之語,而即位為帝。唐玄宗時,貝州(河北省)王懷古也以「新佛」下生,妖言惑眾。唐末時,四川也有人成立祕密教團「彌勒會」。
五代時,布袋和尚被視為彌勒化身,民間不斷地描繪其圖像,至今遂以布袋形像當作彌勒佛像。北宋仁宗(1023~1063)時,貝州發生王則之亂。他鼓動彌勒會教徒叛變,自稱東平郡主,立國號為安陽,年號得聖,然在六十多天之後即被平定。該案之連坐眾犯中也有官員,由此可見當時彌勒教滲透之深。南宋時白蓮宗成立,後與彌勒教合併,稱為白蓮教,繼續存在於元末紅巾之亂,以及明清時代的民眾叛亂中。
除了中國之外,朝鮮半島也有同樣的事例,尤其是十九世紀末葉的社會動盪不安期間,彌勒下生的信仰更加興盛,因而形成新宗教運動之樞紐。又,新羅的「花郎」也受到彌勒信仰的影響。
日本的彌勒信仰,是經由中國、朝鮮半島而於西元六世紀傳入。最初雖深受百濟彌勒信仰的影響,但不久即成為民俗信仰。從彌勒信仰的一般性發展看來,首先成立的是「下生」信仰,其次才發展成「上生」信仰。可是,在日本佛教史上,接受彌勒信仰的貴族社會,是以上生信仰為發端的。這可能是因為下生信仰中對未來的期望,與貴族個人性的信仰不相容的緣故吧!
真言宗空海所提倡的彌勒信仰是彌勒下生的另一類型。他主張以高野山為未來的彌勒淨土,眾生可在當地入定,以待彌勒出世。真言宗因與民間信仰接觸,乃使彌勒信仰廣傳日本各地。特別是十五至十六世紀,東日本鹿島地方的彌勒下生信仰極為興盛。在這種背景下,一般人相信「彌勒之舟」將從太平洋彼岸來到鹿島地方。江戶時代「富士講」的教祖身祿,是一位以實現「彌勒世界」為目標的修行者,也是近代大本教等新宗教運動的嚆矢。
〔參考資料〕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彌勒大成佛經》;《雜寶藏經》卷三;《大智度論》卷一、卷四、卷九、卷二十九、卷三十一;《彌勒經遊意》;《佛祖統紀》卷四十;幻生《彌勒信仰及其應化史蹟》;《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