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彌梯羅城(梵Mithilā,巴Mithilā)


  中印度的古城。係跋耆族(vṛji)之毗提訶國(Videha)的首都。又作彌提羅城、彌地羅城、彌體羅城、彌絺羅城、彌薩羅城、彌替羅城、彌夷城、無夷城。意譯量城、分侄城、金帶城。關於其位置,英國考古學家康寧罕(A. Cunningham)認為,此地即《大唐西域記》卷七所說跋祇國的大都城占戍拏,相當於現今的Janakpur。
  據《方廣大莊嚴經》卷一〈勝族品〉所述,彌梯羅城莊嚴綺麗,王名善友(Sumitra),威伏諸王,象馬四兵皆悉具足,珍寶無量。《中阿含經》卷十四〈大天□ 林經》有載,佛嘗在此地大天□林說大天王本生。《彌勒下生經》謂此國有四大藏之一的《般綢大藏》(Paṅḍuka)。
  此地之最盛期,係在初期奧義書時代的Janaka王在位期間,哲人耶基那瓦爾卡(Yā-jñavalkya;西元前八世紀)活躍於此時期。十三世紀時,甘格霞(Gaṅgeśa)在此首創新尼夜耶學派。自十四世紀半至十六世紀初期,此地為婆羅門種王朝所統治。
  〔參考資料〕 《長阿含》卷五〈典尊經〉;《中阿含經》卷四十一;《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翻梵語》卷八;A. Cunningham《Ancient Geographyof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