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彥琮(557~610)
隋代僧。趙郡(河北省)人,俗姓李。少而聰敏,才藻清新。十歲出家,法名道江。十二歲在巏□山誦《法華經》,尋遊鄴都,參講席。十四歲入晉陽,且講且聽。後被齊后召至宣德殿講《仁王經》,帝亦親臨講筵,咸遵景仰。十六歲遭父憂,厭辭名聞,乃退而遊歷篇章,及至子史,無不通閱。北齊亡後,蒙北周武帝召為通道觀學士,侍講易、老、莊等書。時,師外假俗衣,內持法服,遂改名彥琮。大定元年(581),依曇延之奏而落髮。
入隋之後,佛教興盛。師與陸彥師、薛道衡等人合著《內典文會集》。開皇三年(583)作《辯教論》,文中列舉二十五條以說明道教之虛妄。同年敕翻譯,又教住大興國寺。開皇十二年奉敕入京,再掌翻譯,住大興善寺。大業二年(606), 敕住洛陽上林園翻經館,為林邑國所呈獻的千餘部佛經編撰目錄,即《眾經目錄》,共計五卷。大業六年示寂,世壽五十四。
師博聞洽達,著書豐富,除上述外,另撰有《西域志》《達磨笈多傳》《通極論》《通學錄》《善財童子諸知識錄》《福田論》《僧官論》《慈悲論》《默語論》《鬼神錄》等書。又,嘗製〈願往生禮讚偈〉一篇,善導收之編入於《往生禮讚》中。此外,師前後譯經,合二十三部,一百餘卷,各製序加於經首。
〔參考資料〕 《歷代三寶紀》卷十二;《續高僧傳》卷二;《大唐內典錄》卷五;《廣弘明集》卷四、卷二十五;《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二卷第三冊;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