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德光(梵Guṇaprabha,藏Yon-tan-Ḥod)
音譯瞿拏缽剌婆。關於其生平事蹟,諸說紛紜。依中國資料所載,師為秣底補羅國(Matipura)人,博聞強識,碩學多聞。本習大乘,以未窮玄奧,故在披覽《大毗婆沙論》之後,乃退而研習小乘,且作數十部論書以破大乘;又製俗書數十餘部,闢斥先進之所主張。一說又謂師撰有《辯真》等論,凡百餘部云云。
另依《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所述,唐‧貞觀六年(632),玄奘於秣底補羅國從師之弟子蜜多斯那學《辯真論》《隨發智論》等,時蜜多斯那九十歲。依此推知師之出世年代應於六世紀時。
又,依西藏資料所載,在說一切有部律師中,同名為「瞿拏缽剌婆」者頗多,其中,出身於摩突羅之瞿拏缽剌婆為世親(Vasuban-dhu)之弟子,著有《律經》(Vinayasūtra)等書,與釋迦光(śākyaprabhā)為律學之最上師。此中所述,與上述中國資料所傳者,極有可能為同一人。此外,另有一說,謂其與唯識十大論師之一德慧為同一人。
◎附︰《大唐西域記》卷四(摘錄)
大城南四五里,至小伽藍。僧徒五十餘人。昔瞿拏缽剌婆(唐言德光)論師於此作《辯真》等論,凡百餘部。論師少而英傑,長而弘敏,博物強識,碩學多聞。本習大乘,未窮玄奧,因覽《毗婆沙論》,退業而學小乘,作數十部論,破大乘綱紀,成小乘執著。又製俗書數十餘部,非斥先進。所作典論,覃思佛經,十數不決。研精雖久,疑情未除。
時有提婆犀那(唐言天軍)羅漢往來睹史多天,德光願見慈氏,決疑請益。天軍以神通力接上天宮,既見慈氏,長揖不禮。天軍謂曰︰慈氏菩薩,次紹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業,如何不屈﹖德光對曰︰尊者此言,誠為指誨,然我具戒苾芻,出家弟子。慈氏菩薩,受天福樂,非出家之侶,而欲作禮,恐非所宜。菩薩知其我慢心固,非聞法器。往來三返,不得決疑。更請天軍,重欲覲禮。天軍惡其我慢,懱而不對。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修發通定,我慢未除,不時證果(時當作得)。
〔參考資料〕 《多羅那他佛教史》;《布頓佛教史》;《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三;《翻譯名義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