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德慧(梵Guṇamati,藏Yon-tan blo-gros)


  唯識十大論師之一。音譯窶拏末底、求那摩底。約為西元五、六世紀人。學通三藏,窮理四諦,又擅長定門。嘗於摩揭陀國王前論破數論外道摩沓婆(Madhava),名聲乃著。王曾為建伽藍,供養甚篤;時,外道弟子逃往鄰國,招募英傑,以雪前恥,師仍負座對論,三復而亦折服之。其後,住於那爛陀寺,雅譽甚高,又與堅慧共遊止於伐臘毗國阿折羅伽藍。相傳其著作有《隨相論》(註釋《俱舍論》之作)、《中論疏》及《唯識三十頌釋》等,其中,《隨相論》及《唯識三十頌釋》二書原本均已不存。在《西藏大藏經》中,其著作有《緣起初分分別說論疏》(Pratītya-samutpā-dādi-vidhaṅga-nirdeśa-ṭīkā)與《解說如理論疏》(Vyākhyā-yukti-tīkā)二部,均為註解世親之論。
  又,據《多羅那他佛教史》所載,師為德光(Guṇaprabha)之弟子,從安慧學習。然《成唯識論》卷一(本)則謂安慧為師之門人。
  〔參考資料〕 《歷代三寶紀》卷九;《大唐西域記》卷八、卷九、卷十一;《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翻譯名義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