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忉利天(梵Trāyastriṃśa,巴Tāvatiṃsa,藏Sum-cu-rtsa-gsum-pa)


  音譯多羅夜登陵舍,意譯「三十三天」。「忉利」是梵名的略稱。此天為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在須彌山頂。帝釋天止住於中央的大城,四方各有八城由其眷屬天眾居住,合計共有三十三天。此即其名稱的由來。
  此天距須彌山半腹的四天王住處第四層有四萬由旬。距大海有八萬由旬。四面亦各為八萬由旬。四隅各有一峰,其高五百由旬,由號稱金剛手的藥叉神居住,以守護諸天。中央的大城名為善見(喜見)。周圍一萬由旬,高一由旬半(一說四百由旬)。其地平坦,乃真金所成。且以雜寶嚴飾,觸地柔軟如兜羅綿。城中有殊勝宮殿,周圍千由旬,以種種妙寶莊嚴。城外四面有眾軍、粗惡、雜林、喜林四苑。距四苑二十由旬有四妙地,是諸天眾遊戲處。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枝條傍布,高廣都是百由旬。開花時妙香四溢,順風可達百由旬,逆風可達五十由旬,是天眾受欲樂處。城外西南角有善法堂,當半月三齋日,三十三天眾集會於此評論如法、不如法之事。城側有伊羅缽那大龍王宮殿。
  此天之有情壽量達千歲。其一晝夜相當人間百年。行淫欲時雖交行如人間,唯泄完風氣後熱惱便除。身量一由旬,天衣長二由旬寬一由旬。初生時如同人間六歲兒。色身圓滿,自有衣服。相傳佛母摩耶夫人命終後生於此天,佛曾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
   〔參考資料〕 《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卷三十五;《俱舍論》卷十一;《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卷三〈遊行經〉;《中阿含》卷一〈晝度樹經〉、卷五十五〈持齋經〉;《大樓炭經》卷四;《法苑珠林》〈諸天部 ;《經律異相》〈天部〉;《法界安立圖》卷中之上;定方晟《インド宇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