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念佛圖


  記錄念佛次數的圖。又稱擘窠圖。即在一紙面上,連畫小圈,成貫珠狀,念佛每滿千遍則塗黑一圈,用以計算念佛的次數。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四忠禮於延慶寺結念佛淨社,令眾人每日稱念佛名一千遍,並將之畫於曆子(曆紙)上。今之念佛圖或依此而來。又因小圈連續交錯之狀宛如蜂巢,故亦名擘窠圖。《佛祖統記》卷二十八〈咎定國〉條有載,南宋‧嘉泰(1201~1204)初,咎定國嘗印施念佛圖以勸念佛。又〈計公〉條載,計公年將七十失明,里中咎學諭以擘窠圖印施,勸人念佛,計公初受一圖,念滿三十六萬聲,念至四圖,兩目瞭然。
  至清‧康熙年中,更敕令印行頒布念佛圖,用唐紙,縱二尺一寸六分,橫八寸六分。上題「勸修作福念佛圖說」,次書六字名號,中央印阿彌陀三尊像,四周印二層小圈,計一千餘個,其兩側又書「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之文各五行。
  日本寶永元年(1704),黃檗獨湛性瑩曾印行念佛圖。圖之下方附記一文,文云︰「此圖於震旦行世已久矣,至大清康熙年中,奉旨頒行天下,普勸化念佛,予得一張與無塵居士奉持,居士以日國未有此圖,今鐫刻流通。(中略)寶永甲申重陽,支那獨湛瑩識。」寶永三年二月以後,京都鹿谷法然院忍澂又重行印施,據傳有數十萬張。
  〔參考資料〕 《虛堂禪師語錄》卷十;《作福念佛圖說》;《獅谷白蓮社忍澂和尚行業記》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