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念佛鏡
二卷。唐‧道鏡、善道共集。又作《求生西方淨土念佛鏡》。係解說淨土往生之要義,以顯念佛功德較其它法門殊勝的論書。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卍續藏》第一○七冊。
全書分為十一門。第一勸進念佛門,首述信心之要,次示五念門、四修、三心、一行三昧、執持名號、一念十念等行業。第二忖他力門,以他力念佛法門與自力其它法門相較,勸修他力門。第三念佛得益門,列舉西京善道闍梨《念佛集》中的二十三種利益、大行和上所說的十種利益與經典所載的三十種利益等。第四已得往生門,舉已往生的人為例,如綽禪師、西京善道闍梨、懷感法師、大行和上、僧法會等。第五校量功德門,敘述念佛門多善根多福德,而其餘法門則少善根。
第六校量齋福門,念佛之人亦應持齋。第七疑謗得罪門,述說讚歎念佛的功德與疑謗所得之罪。第八誓願證教門,說專念阿彌陀佛能往生淨土得無量功德,並舉經文及善道闍梨與金剛法師的對論為證。第九廣攝諸教門,念佛涵攝總持、辨才、六度等諸教。第十釋眾疑惑門,為斷除諸種疑惑,分為六門加以解說,即︰(1)念佛對三階門(三階教)、(2)念佛對彌勒門、(3)念佛對坐禪門、(4)念佛對講說門、(5)念佛對戒律門、(6)念佛對六度門。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門,淨土乃出過三界的世界,不在三界之中。卷末舉懺悔文、修西方十二時與修西方十勸偈頌。
作者道鏡與善道二人生平行實不詳,或為本書中屢屢提及的大行和上之門人。又,道鏡即《真福寺本戒珠往生傳》卷中所載的相州日它此D鏡;此外,同卷〈泗州善豐傳〉中述及善豐曾聞道禪師講說《觀經》,道禪師示寂於唐‧元和十三年(818),若道禪師為本書之善道,則道鏡、善道二人,大約是貞元、元和年間之人。
本書卷首有北宋‧熙寧九年(1076)無為子楊傑序文、江東住某序文,卷末附有「五蘊浮虛夢幻身」之偈頌與臨終正念往生文,以及如賢重鍥念佛敘。依江東住某序文,得知本書最早刊行於遼‧清寧五年(1059),其後開板於北宋‧熙寧九年(1076),明‧雲棲袾宏亦擁有本書板本,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再度重刻。
〔參考資料〕 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