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思擇說(梵Tarkabhāṣā)
佛教論理學名著。莫莎迦羅笈多(Mok-ṣakaragupta)撰。本書擴大法稱(600~660左右)以降佛教論理學的領域,並進一步發展,而成印度後期佛教論理學的綱要書。全書分三章,即︰
(1)現量(Pratyakṣa)章︰論述量與現量的定義、分類,以及自我認識、現量的對象等。
(2)為自比量(Svārthānumāna)章︰探究為自比量與為他比量的定義,以及因之三相、因與非知覺的分類。
(3)為他比量(Parārthānumāna)章︰論述的範圍涵括剎那滅論證、有神論批判,及歸謬法、歸謬還原法、否定命題與結論有矛盾的論證的三論證法,以及內遍充論、外遍充論、恆常性批判、一切智者存在論證等論題。
本書除引用法上、法稱諸家的說法外,並曾規定論證式的構成與分類,並評論佛教內具代表性的毗婆沙師、經量部、瑜伽行、中觀等四派的學說。本書有藏文本、梵文本及英譯本,然無漢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