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惠洪(1071~1128)


  又作慧洪。北宋臨濟宗黃龍派僧。瑞州(江西省高安)人,俗姓喻。一名德洪。字覺範,號寂音尊者。年十四,父母俱喪,依三峰靘禪師居,日記數千言,覽群書殆盡,靘器之。年十九試經得度於東京天王寺,從宣祕講《成唯識論》。後謁真淨克文,七年盡得其道,始自放於湖、湘之間,歷住撫州北石門景德寺、江寧清涼寺。崇寧年間(1102~1106)受讒訴,前後四度入獄,後得宰相張商英、太尉郭天民等人之助而獲赦,住湘西(湖南省)明白庵,致力於著述。建炎二年入寂於同安,世壽五十八,僧臘三十九。賜號「寶覺圓明」。
  師性簡亮,能緝文,著作甚夥,有《林間錄》二卷、《禪林僧寶傳》三十卷、《寂音尊者智證傳》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志林》十卷、《楞嚴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二卷、《甘露集》二十卷、《起信論解義》二卷等書。又,大慧宗杲處眾之日,曾親依於師,頗仰嘆其妙悟辯慧。
  ◎附︰陳垣〈惠洪生平〉(摘錄自《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
  惠洪又名德洪,字覺範,自號寂音尊者,事蹟見《文字禪》二十四寂音自序,及祖琇撰《僧寶正續傳》卷二。江西人,與黃山谷善,又習其鄉歐陽、王、曾諸公之緒,故雖出家,而才名籍甚。惟性粗率,往往輕於立論,故生平毀譽參半。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云︰「洪本筠州高安人,嘗為縣小吏,黃山谷喜其聰慧,教令讀書為浮屠,其後海內推為名僧。韓駒作〈寂音尊者塔銘〉,即其人也。」
  此外如葉夢得《避暑錄話》、胡仔《漁隱叢話》、吳曾《能改齋漫錄》、陳善《捫蝨新話》、俞文豹《吹劍外錄》等,對之均有微詞,胡吳二家斥其謬妄,尤不止一次。然惠洪要為伉爽有才氣,聰明絕世,同時僧中無兩也。其居平評詩之語最多,以非本題,不具論,論其評史,為舉一例,亦足見其立論之大略。
  《宋僧傳》卷十八唐泗州〈僧伽傳〉云︰「葱嶺北何國人也,自言俗姓何氏,亦猶僧會本康居國人,便命為康僧會也。詳何國在碎葉東北,是碎葉附庸耳。」洪撰《冷齋夜話》九,乃力斥其說,謂︰「僧伽龍朔中遊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何國人﹖』答曰︰『何國人。』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李邕遂以夢為真,真癡絕也。贊寧以其傳編入僧史,又從而解之,此又夢中說夢,可掩卷一笑。」
  夫洪去僧伽五百年,何由知僧伽之「何國」非國名,不過偶爾觸機,覺何為代名耳。羌無故實,以理想為故實,作一假設,未為不可,乃過甚其詞,至詆前賢為夢中說夢,即自暴其不學,復自暴其寡養,其憎茲多口固宜。《東坡志林》二嘗注意及此,曰︰「泗州大聖〈僧伽傳〉云︰『和尚何國人也。』又世云莫知其所從來,故云不知何國人。近讀《隋史》〈西域傳〉,乃有何國」云云。豈特《隋史》,《通典》並載其武德、貞觀中皆曾遣使來貢也。則僧伽之為何國人,有何可笑乎,惜東坡知之,而洪未之知也。
  《晁志》別集類著錄洪《筠溪集》,云︰「洪著書數萬言,如《林間錄》《僧寶傳》《冷齋夜話》之類,皆行於世,然多夸誕,人莫之信。」夫評詩,人不之信,其害小,作史人不之信,則可信者亦將為不可信者所累,豈不與作史初心相背哉!
  祖琇為洪鄉人,對洪時致不滿,然其為洪傳贊,獨深恕之,曰︰「覺範少歸釋氏,長而博極群書。觀其發揮經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綴,而言滿天下。及陷於難,著縫掖,出九死而僅生,垂二十年,重削髮,無一辭叛佛而改圖,此其為賢者也。」是真平情之論矣。
  洪卒於建炎二年,年五十八。《冷齋夜話》九有紹興初曾子宣在西府紀事,曾布卒於大觀元年,此紹興當是紹聖,《四庫》本《夜話》未加訂正也。
  〔參考資料〕 《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四;《釋氏稽古略》卷四;《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九;《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十七;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