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惡醯掣呾邏國(梵Ahi-cchattra)


  中印度古國名。音譯又作堊醯掣呾邏、阿喜掣多羅、阿藍車多羅國。意譯蛇蓋或蛇繖。《大唐西域記》卷四云(大正51‧892c)︰
  「惡醯掣呾邏國,周三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依據險固,宜穀麥,多林泉,氣序和暢,風俗淳質,翫道篤學,多才博識,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九所,異道三百餘人,事自在天塗灰之侶也。城外龍池側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如來在昔為龍王七日於此說法。其側有四小窣堵波,是過去四佛坐及經行遺跡之所。自此南行二百六七十里,度殑伽河,西南至毗羅刪拏國。」
  又,據《摩訶婆羅多》所載,惡醯掣呾邏為古代般闍羅(Pañcāla)國之首都。此國位於今日羅希侃得(Rohilkand)之東方,稱為阿迪克特(Adikot),其名稱似為舊名之轉訛。目前仍殘存著阿里‧穆罕默德(Ali Mu-hammad khan)王所修造的城址,及佛教時代所遺留下來之恰特(Chattr)廢塔。
  〔參考資料〕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大智度論》卷三;《翻梵語》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