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愛別離苦(梵priya-viprayoga-duḥkha,巴pi-ya-vi ppayoga-dukkha,藏sdug-pa daṅ bral-baḥi sdug-bsṅal)


  與所愛之對象(包含人、事、物)別離時,所感受的痛苦。八苦之一。又稱恩愛別苦或哀相別離苦。《中阿含經》卷七〈分別聖諦經〉云(大正1‧468a)︰
  「愛別離苦者,謂眾生實有內六處,愛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彼異分散,不得相應,別離不會、不攝、不習、不和合為苦,如是外處更樂覺想思愛,亦復如是。諸賢!眾生實有六界,愛地界,水火風空識界,彼異分散,不得相應,別離不會、不攝、不習、不和合為苦,是名愛別離。」
  《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八云(大正27‧402b)︰「諸可愛境遠離身時,引生眾苦,故名愛別離苦。」即可愛之內六處及外六界與身別離時所生之苦,稱為愛別離苦。
  又,《大般涅槃經》卷十二云(大正12‧435b)︰
  「何等名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所愛之物破壞離散亦有二種,一者人中五陰壞,二者天中五陰壞,如是人天所愛五陰,分別校計有無量種,是名愛別離苦。」
  《五王經》以為從兄弟、妻子等之離別所生之苦,稱為愛別離苦。《大乘義章》卷三則兼取上述二說,云(大正44‧513a)︰「何者是其愛別離苦﹖所別有二,一內二外,內者自身,外者所謂親戚眷屬及餘資生。」
  〔參考資料〕 《增一阿含經》卷十七;《正法念處經》卷五十七;《四諦經》。